研为教服务,教需研指路——襄阳43中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执笔:张秋娥研为教服务,教需研指路---课题研究工作总结1襄阳43中张秋娥课题研究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学校积蓄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加强课题研究是学校内涵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一年来,襄阳市四十三中积极落实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做好教育科学研究工作。《5P教学模式下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我校2010年10月在襄阳市教研室的支持、领导下而启动的研究课题。此课题旨在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我们对课题进行了两年多的研究,已取得较好成绩,影响较大,效果良好,我校先后荣获“办学常规优秀单位”、“襄阳市课改先进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这其中课题研究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从以下四个方面总结:一、树立“研为教服务,教需研指路”的理念我校坚持以“创新课题研究思路”为基本前提,以“5P教学模式”为方向路径,开展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教科研活动,进一步强化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了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有关中层干部为成员的《5P教学模式下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的课题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俊校长副组长:王大洲副校长、高潮海副校长、朱爱国副校长成员:冷成斌、李长银、张秋娥、胡爱群及所有英语教师领导小组结合我校师生的具体情况,研究制定了总体目标和阶段性行动计划,出台了【英语教研组“5P教学模式下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平时的课题研究活动中,学校领导不仅是组织者和倡导者,而且是积极的参与者,他们站在“领头羊”的角度进入角色,领导们的率先垂范使学校教科研氛围日益浓厚。学校还积极利用各种条件,为教师搭建平台,更好地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一方面,为了使教师有充电学习的场所和课题研究的沙龙,学校先后建设了学校网站,发挥网络的优势,创设科研平台,培训教师,实现信息共享。目前,我校很多教师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而且设计新颖,内容丰富,使技术和教学达到有机的整合,提高了老师们从事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2按照学校培训方案,让教师们参加了各种培训活动。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邀请市级专家到校讲座指导工作。通过专家引领,为我们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在“请进来”的同时,学校也让更多的老师“走出去”,给更多的教师提供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机会。首先是英语骨干教师赴青岛、宜昌、武汉、北京等地学习。其次是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如襄阳实验中学、五中实验中学等学校听课学习。同时还组织科研骨干、课题研究负责人到武汉、南漳、保康听专家讲座,进行教科研知识培训。学校还规定,凡是外出学习教师返校后,都要汇报学习心得,上汇报课,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为课题研究奠定良好基础。除此之外,学校还开设了《每周讲坛》,定期组织教师业务培训,学习相关杂志观看名师光碟。如刚刚过去的暑期培训,我们就组织了大型课题研究普及活动:全校教师集中阶梯教室,围绕课题研究工作,教科室的张秋娥老师作了“如何有效开展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有力地推动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特别是提高了骨干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部分青年教师已成为业务骨干,2012年5月,学校进行了历时一周的青年教师齐“赛课”活动,给青年教师参与教学、教研、教改提供很好的平台。二、抓实“5P”课题,拓展研究的内涵一年来我们主要措施概括为:“1234”,即:突出一个中心、推广两个模式、抓好三个落实、研究四种课题。具体内容如下:突出一个中心:以大力推进“5P教学模式下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为中心,挖掘“5P模式”的核心理念,采取新的措施积极推进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以课堂常规的要求加以推广。推广两个模式:推动课程设置的改革——积极推广实施“5P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两种课堂基本模式,两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