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师德引领教育VIP免费

师德引领教育_第1页
1/2
师德引领教育_第2页
2/2
师德引领教育龙山中学周紫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我们选择教育这个职业开始,师范这个词已经赋予了教育所特有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学校作为除了家庭之外最重要的教育媒介,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会出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复杂情况。孔子说:“其身正,不会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和家长一样,都是学生心中的偶象和效仿的榜样,教师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言传身教,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以人为本,春风化雨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形成了极为功利的思想。在评价机制上,衡量老师的标准也过于简单和粗暴,基本上大部分学校都以成绩作为考核老师的标准;对于学生,也是不间断的段考、期末考、期末考,分快慢班教学。这些功利主义思想蔓延的直接后果就是在教育上老师们在教学上重知识的灌输,轻品格性情的培养;重教学目标的达成,轻学生心理接受能力的考量;重整齐划一的纪律规则,轻学生个性的舒张。这些教育理念和功利思想又必然会导致教师在日常管理上,过分强调规则和纪律,强化“师道尊严”,甚至会打着恨铁不成钢的名义对学生采取过激高压政策。当前的教育体制和高考模式在短期内无法改变,新课程改革因为各种实际操作原因,高考作为学生晋级的门槛在短期内无法突破。在这种形势下,要协调好有效教学和人本管理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我们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春风化雨。师德的核心,就是爱生,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感召,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只有真诚的关爱才能有动情的教育,才会给予学生理解和信任,使学生得到激励,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由于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老师,只有主客体感情和谐一致的时候,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很好的完成,才能形成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良好的互动佳境。由于教师热爱学生,就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时,教师就能深入准确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就会把教师的表扬看作鼓励,把批评当作爱护,表扬和批评就会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就会把表扬看成是“哄人”,把批评看成“与人过不去”。在这种关系中,批评和表扬都会成为教育的障碍。所以,只有教师热爱学生,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健全在和谐师生关系上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有效性。二、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这也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思想。和谐的教学关系,应该是老师能够征服学生,而这征服,不是靠惩罚和训斥,而是关爱和理解。老师们在面对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摆师道尊严的架子,希望借助于气场来彻底压倒学生。在学生犯错误时,也是采取训斥和惩罚的方式,一直到学生服帖为止。对成绩差或者表现不好的学生,往往采取高压政策。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模式,只会导致两个极端,一种是激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极度反叛,自暴自弃对现实激进悲观;另一种是缺乏自信,没有主见,缺乏创造性,只会被动服从于依赖。无论是哪一种,都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好的教育,应该是坚持攻心为上。我们经常感慨,现在的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备好课,上好课那么简单,也是一个与学生斗智斗勇的过程。教导学生时,能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才能使学生信赖你,追随你。现在学生都是个性十足的主体,有主见,比较自我中心,一味的压制和命令只会激发逆反情绪。我从一开始就强调学生保持自己的个性,鼓励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但是不要长刺,不要用自己的刺扎到别人,学会宽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师德引领教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