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时间企业数工人人数(人)产值(千卢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1874200051937表格中数字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奴制的优越性B.农奴制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C.19世纪70年代,俄国实现了近代化D.战争促进了俄国工业生产解析:从表格中提到的时间及数字的变化,可以判定这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的状况。答案:B2.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导致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不包括()A.农奴制度的废除B.借鉴了西欧的技术经验C.沙皇专制的终结D.上层建筑的近代化变革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1861年改革是由沙皇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后,俄国仍然保持了专制体制。答案:C3.基督复活大教堂是俄国在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地方建造的著名建筑。当年刺杀亚历山大二世的民粹派代表()A.农民的利益B.资产阶级的利益C.部分封建主的利益D.工人的利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1861年改革之后,一批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逐渐形成了民粹派,并在1881年3月刺杀了亚历山大二世。答案:A4.“对于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A.没有取得实际效果B.完全违背了封建主的利益C.不能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D.既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主的利益,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农奴制改革具有两重性,既有进步的一面,又有保守的一面;既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主的利益。答案:D5.亚历山大二世推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下列有关其政治体制变革说法正确的是()A.封建沙皇不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无财产限制C.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可以进入自治机构D.在全国城乡废除了按照等级审判的制度解析:政治改革后,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改革后,在广大的农村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故A、B、D三项说法错误。答案:C6.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包括()①废除了原来按等级审理的制度②建立了陪审制度③实行公开审判④农民享受同等的待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俄国改革后,在广大农村地区,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农民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农民不可能享受同等的待遇因此,④的叙述不正确。答案:A7.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改革是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依据是()A.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残酷的掠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所以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是因为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答案:C8.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和资本,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农奴生活仍没有本质提高,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使命。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这样预测:“自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而我们却一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