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才有未来——读《如果我当教师》有感转眼间,我成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已有半年,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我感到很快乐,但同时也觉得很迷茫,到底怎样才算是一名真正的老师,到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无愧于学生也无愧于自己的好老师,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而读完叶老的《如果我当教师》,我感触颇深,也找到了答案。当教师首先是要博爱和耐心,叶先生在文中说,如果当老师,绝不将投到学校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情,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做朋友。这篇文章写于20世纪四十年代,与今天的社会环境不同,在今天特别是小学以上的高等学府以分数衡量学生老师的背景下,老师往往为学生几本作业大动肝火,甚至为零点几分焦急万分,爱聪明的成绩好的学生很容易,成绩差的邋遢学生可就没人爱了,所以当老师必须懂得爱所有的学生,宽容羸弱拙钝的学生,以情感动人,让学生知错、改过进步。大部分老师往往特别喜欢那些聪明、能干、乖巧的小朋友,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小朋友往往很头疼,各方面的压力迫使他们很难做到真正的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这对于一些资质较差的学生来说,将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因此我在与学生相处中,总是更多地去关注表现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关注,而让我意外的是这些学生往往在得到了一次表扬后就会努力地表现好,并且不断地进步,甚至比表现好的同学得到表扬后还要积极,可见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老师的鼓励和关注要更加重要,这很有可能改变一个学生今后的人生轨迹。其次,教师必须严于律已,时时做学生的表率。叶先生说做教师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简单一句话,所耗费的心血是无穷的。怎样才能养成习惯?老师要身体力行,一进入学校,教师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学生关注、给学生以影响,学生不仅听你说教,更在看你的行为。言传不如身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好;要求学生不做的,你自己首先不做。就如叶圣陶所描述的那样:“要从最细微最贴近的事物做起,绝不马虎了事,例如门的开关,我要叫他们轻轻的,“砰”的一声固然要不得,知道他们随时随地开关门总是轻轻的,才认为一种好习惯养成”。“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劝学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我希望从小就给小朋友建立良好的意志品质,从小事细微之处,慢慢培养他们各方面好的品质。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叶老朴实的话语中也为我们开展习惯培养指明了方向,透露出宝贵的教育财富,至少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都要从细微处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一个个“战机”,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要一个一个地提醒、引导,抓反复,抓落实,持之以恒,直到抓出实效为止。就学习而言,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目前中小学生的书写水平普遍较低,字迹潦草,龙飞凤舞,卷面不整洁,让教师们头痛不已。因此,学生入学后要养成的第一个好习惯就是将字写得规范工整,整洁漂亮。只有扎实走好了这关键的第一步,其他学习习惯的培养才有意义,如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主动预习的习惯、不懂就问习惯,等等。其他方面比如锻炼、劳动、卫生,节约、团结合作等等也是如此。正像叶老所说的那样:“所谓教育,无非是从各方面给学生好的影响,使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惯。”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需要爱的阳光普照,没有爱就没有我们的世界,更谈不上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就是爱的化身,在老师的身边,他们都会享受到爱的呵护与滋润。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把每一位孩子们当作爱的天使。他们总是感叹现在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