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联龙小学龚旭川一、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这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在编排上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指导学生感知图形的轴对称现象,层次分明,循序渐进。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基础上学习的。教科书安排了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二十。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去认识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对称美。例1出示了6个几何图形,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且有的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都能感受到它是对称的。其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轴对称图形,为例2认识轴对称图形作准备。例2是例1的进一步发展,其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获得对轴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例题让学生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展开,通过观察发现折痕的两边完全重合,从而获得对轴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课堂活动让学生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剪下图形,并展开观察,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练习二十包括5个题,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对对称现象的认识,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通过“猜一猜”、“折一折”、“说一说”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同时他们已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及初步认识的简单图形,如学生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是学习对称图形的知识基础,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轴对称这一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还有些陌生,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具有对称现象的事物学生也有一定感性认识,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操作能力应能按目标完成好学习。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掌握用对折办法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四、说教法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在数学教学中,从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物体出发,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同时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这节课准备采用观察发现,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五、说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本课从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物体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六、说教学流程(一)观图激趣、情境引入:情境引入:春天到了,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想去美丽的大自然看看吗?(情景出示,教师口述:我们来到景色怡人的郊外,享受春天的美景…)提问:这儿的景色美吗?除了春意盎然、景色优美之外,还感到什么美?(再观察这些景感受景物外形特点,再以蝴蝶动画为例来仔细观察,体会对称的含义)(板对称)接着引入平面图形,出示并设问:这些平面图形还是对称的吗?二、操作导学,认识特点:1、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探究方法设问为什么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证明呢?学生会想到用对折的办法来验证!就让学生讲述并演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