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一面镜子联合国亲善大使乔伊·亚当斯去过法国几次后,曾宣称巴黎是全世界最差劲的主人:海关人员臭着一张脸,计程车司机态度恶劣,餐厅侍者傲慢无礼,老百姓不耐烦又有敌意……后来,他看到这样一段话:“世界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像。”于是再次去巴黎时,他决定一路挂着微笑。结果竟看不到任何不高兴的计程车司机、侍者或警察,人人都神情愉快,亲切随和。他这才发现,纠正别人态度最快的方式是纠正自己的态度。由此联想到我们的教育。常听到有些教师埋怨自己的学生太死板,不积极举手发言。还存在这样的事实: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发言率越低。这难道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趋势吗?笔者认为未必如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被教师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压抑着,教师以“师道尊严”的面孔对待学生,学生只能“坐如钟、站如松”,依照教师所预设的教学思路被教师牵着演“教案”剧。难怪有人认为:我们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最大能力,就是“猜老师要什么”老师要什么,学生就给什么。学生的聪明表现在能“察言观色”了,只想着小心翼翼回答好老师提出的问题,怎么敢发表自己的主见乃至创建呢?其实,对学生来说,教师也是一面镜子,他们很希望在其中能看到自己的影像,看到自己被尊重的影像。笔者认为,教师应是一面对学生“常常笑”的镜子。教师音容笑貌可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愉悦和谐、自由宽松教育环境,映在学生深处的可能是一片灿烂。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将学生分成三组,对第一组学生表示赞赏和鼓励,对第二组学生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而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实验表明,被经常给以赞赏和鼓励的第一组学生进步很快,总是挨批的第三组也有微小的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却几乎在原地踏步。有一对年轻夫妇总埋怨自己的孩子笨、学习成绩不理想,以为孩子心理不正常,便去请教一位心理专家。没想到专家开了这么一个处方:“一张笑脸,两句鼓励,三分野餐——须在草地、河边、阳光下全家一起食用……”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还有句格言说得好:“轻视他人的结果往往是别人对你的轻视。”同样,重视他人的结果往往是别人对你的重视。惟此,现代的师生关系才能是平等的。教师尊重了每一个学生,学生也就会了解教师;教师蹲下身来向学生学习,学生就会加倍向教师学习。成功的教师都是以自身的形象、学识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高视率”。请教师再不要给学生排名次,罚学生抄书、抄作业,再不要让学生从你眼中“照”到自己分属什么等级。现代教育应当是爱心教育、情感教育,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热情洋溢的教育环境,给孩子以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善于以和蔼可亲的姿态、亲切关怀的语言、温柔亲和的目光组织教育活动,由只提要求到多给关怀,由强调刻苦学到强调愉快地学,由单项知识传授到双向情感交流,由一味指责到学生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尝成功。这样适宜的“环境温度”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向往与追求。教师应是一面让学生能照出“新感觉”的镜子。中国家长问孩子最多的是:“老师教你的知识记住了吗?今天得多少分?”而美国家长问孩子问孩子最多的是“今天你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今天的可有意思吗?”杨振宁教授作了一些比较后发现:老师提一个问题,十位中国学生只有一种答案,而外国学生会出现至少二十种不同的答案,而且有些答案非常离奇。可见,我们的学生已被教师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塑造成了同一模式。由此我们应醒悟到,教师不但不应再训斥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生,还应对还在的奇思异想持以鼓励态度。教师再不能妄加指责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