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重视改善发展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教材的结合点1.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公平正义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课题。2.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3.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健康权,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4.社会公平需要正义的社会制度来支撑,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6.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人民共享劳动成果。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8.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9.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10.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11.我国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1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13.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14.受教育的权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15.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17.我们青少年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中途辍学。1.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必须更加重视改善民生问题?(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关注民生,有助于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实现。(2)入民群众是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关注民生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3)有利于解决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4)有利于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5)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6)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7)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8)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现。(9)能够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早日实现。2.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1)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2)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4)要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5)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用制度来维护社会的公平,保障民生。(6)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7)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8)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9)用共同理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等。3.列举我国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的具体举措。合理调节收入分配;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和完善保障体系;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和文化方面的问题;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遏制腐败问题等。4.请你谈谈对“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我们党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怎样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