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生成性教学案例参考表单基本信息学科音乐年级三年级教学形式欣赏拓展课教师严明明单位如东县掘港小学课题“锅碗瓢盆打击乐”的尝试生成性案例描述(课堂上非预设的、意外的情况发生的背景情况、经过、应对办法和效果等)片段重现:在学生们欣赏了民族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他们被打击乐表现出的铿锵有力、生动丰富的乐声所吸引,为之陶醉,听赏过程中,不少小家伙手舞之,足蹈之,桌子、凳子竟成了它们的乐器,有的跟着节奏摇头晃脑地拍打着桌凳,声音很特别。看着小家伙们意犹未尽的表情,我灵机一动,决定让他们随意从家里带些生活用品来,预备下节音乐课开一场“锅碗瓢盆打击乐”的音乐会!第三天上音乐课时,我走进教室一看:乖乖!学生带来了竹筷、塑料杯、钢杯、钢勺、瓷碗,有的还带来了不粘锅等,材料的准备可谓花样繁多。再瞧他们,小脸涨得通红,只等我一声令下……我先从同学们带来的物品中选取了部分放到教室中间的大桌子上,用筷子、钢勺、牙刷等做打击棒,敲击瓷碗、不锈钢碗、茶杯、舀子、脸盆、小锅等,找出不同的音高音色,然后尝试敲出不同的节奏型。“哇,真好听呀!”学生们惊讶的说,“这些东西也能演奏出音乐来?”“真神了,杯口朝上和朝下敲出的声音还不一样呢!”“老师敲击的样子真像电视上的红樱束打击队的演员。”……有不少学生已经开始偷偷敲击起来,更多学生跃跃欲试。我请几个乐感较好的学生到前面来示范,让他们自主选择敲击对象,我引导他们尝试把碗里加上程度不同的水,然后感受音色、音高、音强的变化,甚至让他们敲击一个简单的小旋律,这几个学生的表现真不错,敲击得有模有样的。接下来,我让每个学生随着自己的兴致,自由敲击,表现心中的情绪。他们有的摇头晃脑,有的扭动身体,神气十足。当然,学生们的打击毕竟随意,缺乏多样性和整体协调性,于是我加入了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演奏,敲击时,我故意敲出和他们不一样的节奏性,引导他们模仿,让整体的乐声变得饱满和富有张力。接下来,我让学生给学生刚才的打击乐取名,学生们起的名字颇有创意:“快乐的厨房”“欢乐舞曲”“叮当变奏曲”……一个个动听的名字脱口而出。这一教学片段只是我的一个小小尝试,它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了音乐节奏感,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将日常生活与音乐有机结合的意识……看来,我们的音乐课中不妨多一些“信手拈来”的新尝试,说不定会让老师和学生都会有不小的收获呢。案例反思与启示(评析案例中的成败、需关注的细节等,如果类似情况发生将如何处理更好,对如何应对非预设情况发生有何经验或教训等)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儿童天生就有音乐创造的潜能,而音乐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利用音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或唤醒儿童的创造潜能,激发儿童的创造动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使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美丽动人的音符世界中,创造性地体验、感受与表现。学生生性好动,情绪兴奋、激动,易进入情境,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随着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和节拍的变化即兴做动作,设计了打击乐的游戏,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空间,让一部分学生拿着自己选的“个性化”的打击乐,和老师一起律动表演,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用身体和心灵去感觉音乐节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这样,学生就成了音乐学习和表现的主人,不仅激发了音乐兴趣,而且音乐创造力,音韵节奏感都大大增强了。这样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激励学生锐意创造的开拓精神,能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