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第二节教育目的中的个人与社会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与意义比较维度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回答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样培养人”概念范畴理论术语,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工作术语,属于教育政策学范畴提出主体社团团体或个人政府或政党约束力不具约束力具有强制性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指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根据。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导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二、教育目的的主要特征•概括性与抽象性“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三个层面的关系•理想性与终极性教育目的渗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映着人们对理想人生、理想社会的看法和理解,带有很强的超越现实生活的性质•社会性与历史性不同的国家、社会文化背景,其教育目的各不相同同一国家、社会文化背景在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也不一样三、良好教育目的的衡量标准先进性均衡性既要面向过去,又要面向现实,还要面向未来要在知识与品格、理智与情感、科学与人文、发展个性与承担社会义务、文化传承与创造等目的范畴之间保持适度平衡《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中关于教育目的的四个领域一、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一、个人本位论西方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的产生与兴起,主要得益于四种力量的推动14至16世纪西欧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18世纪中叶开始的近代工业革命19世纪中叶以来人本主义哲学的产生。第二节教育目的中的个人与社会典型的个人本位论及其代表人物主要理论代表人物自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自由主义的教育目的论约翰密尔、伯特兰罗素、哈耶克、洪堡、沛西能、爱伦凯、小原国芳存在主义的教育目的论泰勒1.卢梭自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主要观点教育应尊重、顺应儿童的天性,使儿童的本性不受恶劣社会现实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教育应把儿童培养成“自然人”,而不是社会的“公民”卢梭所讲的个人实为脱离具体社会现实的抽象个人。2.自由主义的教育目的论主要观点推崇个人的价值,特别推崇个体的自由与独立和个性自由发展的价值信奉自由教育,认为儿童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与无可估量的发展潜能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把促进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视作教育最重要的目的3.存在主义的教育目的论主要观点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教育无论是对公众、集体还是社会,都不承担责任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形成一套独特的生活方式教育要维护个人的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存在主义者强调:(1)真诚;(2)选择与决定;(3)独立承担责任。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主张以个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的需要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主张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和天赋的自由权利,维护受教育者的人格独立与尊严强调每个受教育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价值主体,强调个性的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把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促进个人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视作教育的最高目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理论代表人物社会学派的教育目的论涂尔干、纳托尔普、白尔格门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德国学者凯兴斯泰纳意大利学者秦梯利1.社会学派的教育目的论涂尔干的教育目的是要使个体社会化,使个体适应社会生活,是要把不具有任何社会特征的个人改造成为具有特定社会特性的个人。纳托尔普认为“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白尔格门认为“教育除了造就每个人使其乐于为社会而生活,并乐于贡献其最优力量于人类生活的保存和改善以外,不能有别的目的。”2.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日本、意大利、德国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