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第2节课时训练(含解析)一、选择题1.(2015·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从某地颗粒采集器中获得雾霾颗粒样品,然后用蒸馏水浸取。在探究雾霾颗粒可溶性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向浸取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雾霾中可能含有Cl-B.向浸取液中滴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雾霾中一定含SOC.向浸取液中加入Cu和浓H2SO4,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雾霾中可能含有NOD.向浸取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微热,试管口附近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雾霾中一定含有NH答案:B2.(2015·上海市青浦区高三期末学业质量调研)通过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对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溶液褪色,说明BaCl2有酸性B.H2S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H2SO4,说明氢硫酸的酸性比硫酸强C.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说明浓氨水呈碱性D.常温下,将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铝不与冷的浓硫酸发应答案:C3.(2014·杭州质检一)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提纯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目的分离、提纯方法原理A分离溶于水中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B分离溴乙烷和乙醇加水萃取后分液溴乙烷和乙醇的密度不同C除去FeCl3溶液中的CuCl2加足量铁粉后过滤铁能置换出铜D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充分加热NaHCO3受热分解成Na2CO3解析:乙醇溶于水,不能在此作萃取剂,A项错;萃取分液利用了物质溶解性差异,B项错;Fe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Cu和FeCl2,同时Fe也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Cl2溶液,C项错。答案:D4.(2014·东城区期末)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最合理的是()物质杂质试剂方法A苯苯酚溴水过滤B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澄清石灰水洗气C氧化铁二氧化硅氢氧化钠溶液过滤D乙酸乙酯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蒸馏解析: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能溶于苯,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A项错;CO2、SO2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B项错;氧化铁不溶于NaOH溶液,SiO2能溶于NaOH溶液,过滤即可,C项正确;D项应该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答案:C5.(2014·南昌调研)某无色溶液中含有大量KOH、Na2CO3、Na2SO4,为验证其中阴离子,若限定只能使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且只准取一次待测液,则加入试剂顺序正确的是()A.BaCl2溶液、酚酞、盐酸B.BaCl2溶液、盐酸、酚酞C.酚酞、BaCl2溶液、盐酸D.酚酞、盐酸、BaCl2溶液解析:A项正确;B项中盐酸中和NaOH,滴加酚酞不能检验OH-,C项和D项,CO水解显碱性,滴加酚酞不能确定是OH-所致还是CO水解所致。答案:A6.(2014·河北质量监测)下列实验装置通常不用于物质分离提纯的是()解析:A项适用于萃取分液;B项适用于两种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其中一物质易升华);C项适用于混合气体的除杂;D项主要用于灼烧固体物质,不用于物质的分离提纯。故选D项。答案:D7.(2014·海淀期中)向某无色溶液中分别进行下列操作,所得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A.加入氨水,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存在Al3+B.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存在Cl-C.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存在SOD.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原溶液中存在NH解析:含有Mg2+时也可产生白色沉淀,A项错;溶液中含CO时也可产生白色沉淀,B项错;溶液中含Ag+时也可产生白色沉淀,C项错。答案:D8.(2014·广州测试)实验室用含有杂质(FeO、Fe2O3)的废CuO制备胆矾晶体,经历下列过程,Fe3+在pH=5时已完全沉淀,其中分析错误的是()――→――→――→――→――→――→CuSO4·5H2O晶体A.利用Cu(OH)2替代CuO也可调节溶液的pH,不影响实验结果B.若要用实验测定所得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数目要用到坩埚和坩埚钳C.洗涤晶体:向滤出晶体的漏斗中加少量水浸没晶体,自然流下,重复2次~3次D.用18mol/L浓硫酸配制浓度为4mol/L的稀硫酸,所用的玻璃仪器一般只有3种解析:Cu(OH)2相当于CuO和水,选项A正确;实验测定所得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