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中卫市沙坡头区张洪学校王学茹[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注意节奏,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2.记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词汇、语句。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象)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勤劳、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二、话说黄河历史1.课前准备: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网上资源,收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史实、地理文化、诗词传说等等。2.课堂活动:话说黄河——你对黄河文化知多少。通过交流,了解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更好的了解诗人对黄河的“歌颂”是源于深深的爱国情怀,并可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适当联系诗句,加深理解诗歌内容。三、吟读黄河颂歌了解黄河历史能让我们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正音正字。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的朗读,读出气势,引起学生心灵共鸣。2.学生练习读。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诗,说一说应怎样读。老师指导如何读出诗歌的感情基调、节奏层次、气势韵味。3.师生合作配乐朗诵。要求:老师读朗诵词,学生读歌词。四、探究黄河精神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2.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五、咏唱黄河歌曲。师生齐唱《黄河大合唱》,强化诗歌情感。六、结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板书设计】《黄河颂》教学反思中卫市沙坡头区张洪学校王学茹这一案例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案例遵循了语文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这一案例运用了语文课程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案例还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注重跨学科的交叉和整合。每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都会在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力争用最灵动的方法,理出最丰富的内容;从最浅显的文字中,品出最丰富的内涵。诗歌短小精悍,内涵丰富,教学更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黄河颂》这一歌词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诞生的,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有很多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在设计本堂课的教学时,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诗歌品读方法的引导、融进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鼓励对历史自然知识的涉猎等,《黄河颂》案例的丰富性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方法的灵活性新的课程教学标准更开拓了语文学习的新天地,运用探究学习,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这一过程中,探究的主题既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相关的社会生活与学科领域的。《黄河颂》设计了一个“黄河知识知多少”,就是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黄河的发源、黄河的历史、黄河的地势、黄河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