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专攻练(七)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的世界(35分钟85分:共12个小题,每题4分;共2个大题,37分。)【最新模拟精练】1.(2017·天津联考)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B.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C.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人口流动【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城市数目在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在提高,可见城市化进程加快,故A正确。2.1896年,一位英国记者发表《德国制造》文章:“看看你们的周围……各位的衣服的布料是德国织的……甚至各位喜欢看的报纸的纸张也是同一个地方产的。即使烧掉德国制造的包装纸,手拿的拨火棍也是‘德国制造’。”其意在说明()A.德国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B.英德两国不应相互设置贸易壁垒C.德国政治经济制度比较先进D.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遇到困境【解析】选D。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其最初目的是扩大产品的出口,结果却导致了此时德国物品的大量涌入,故D正确。3.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B.西方的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解析】选C。紧扣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8世纪末19世纪初”便可知道造成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所以答案选C,A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B、D出现的时间与题意不符。4.19世纪60年代后,英国一党长期盘踞政府的现象彻底终结。在野党被称为“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其批评、监督和限制执政党以及“后备政府”的作用得到政界的充分肯定。这反映出英国()A.在野党得到国王的支持B.两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D.两党竞争取代一党专政【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彻底终结”得出在野党由存在到“充分肯定”,得出两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故B正确。5.1873年德意志帝国为对付日益发展的工人运动,俾斯麦提出新闻出版法草案,帝国议会没有通过。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议会()A.成为民主力量的阵地B.实现了对行政权的制约C.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D.反对实行新闻出版自由【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俾斯麦别有用心的新闻出版法案未被通过,可以得出帝国议会成为民主力量的阵地,故A正确。6.(2017·云南模拟)19世纪40年代,法国农民“还保持着……在主人面前下跪的家长式统治的礼节”。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心理有了显著变化,“从前他们首先是村民……现在,他们首先是法国人和共和主义者”,“他们投票反对从前他们主人的后代”。这反映法国()A.大革命未对乡村社会产生影响B.第三共和国的群众基础有所扩大C.巴黎公社深刻改造了农民精神D.比英国农村的变革显得更加深刻【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法国农民的心理由保持传统向共和主义靠拢,这说明第三共和国的群众基础有所扩大,B正确。7.(2017·烟台模拟)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C.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解析】选C。要注意题干中的几个重要信息:内阁成员可以表达不同意见、对外内阁要说同样的话、墨尔本内阁辞职而非首相一个人辞职,故C正确。8.(2017·武汉调研)19世纪末,罗丹为雨果、巴尔扎克所做的雕像,几经易稿。在定稿中,雨果令人吃惊地全身赤裸,而巴尔扎克披着及地的睡袍,一颗头颅硕大无比,身体则粗短臃肿,上阔下窄,显得比例失调。罗丹雕塑定稿的显著特点是()A.注重人的情感B.捕捉瞬间印象C.重视自我感受D.强调理性思考【解析】选D。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末”“令人吃惊地全身赤裸”“披着及地的睡袍”可知这一时期的艺术强调理性思考,罗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思想性,D表述符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