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音乐欣赏.mp3爱莲说东沟中学安旭花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借物喻人相似,都是借别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朗诵《爱莲说》.flv1、文章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2、这篇散文表现了莲的哪些品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洁)(质朴)(正直)(正直)(美名远扬)(志洁行廉)(清高)3、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4、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献媚权贵托物言志花之君子2.中通外直2.胸襟磊落不蔓不枝豁达正直3.香远益清3.美德可以永远传播4.亭亭净植4.仪态端庄气节高尚令人尊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文中为什么要写菊花?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莲君子爱生态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菊隐逸惜牡丹富贵厌正正衬衬反衬反衬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