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重、难点剖析1.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经济上,在帝国主义国家中,俄国的经济基础最薄弱,缺少资金,市场狭小,技术落后,国际竞争力弱,工业生产总值排在资本主义世界末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改革不彻底,虽然农奴已成为自由人了,但在经济上仍然贫困,由此难以形成完善的国内市场。农奴主得到了一大笔土地赎金,但是由于国内投资环境不好,观念上又跟不上潮流,进行投资的不多。而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资金和技术上的对外依赖性很大,这一切都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中经济发展最为缓慢的。政治上,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依然保持着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民主化程度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最低。再加上地域辽阔、交通落后、物质基础差,使得俄国沙皇政权的政府组织能力和统治能力,也处于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最低水平。社会矛盾方面,俄国民族众多,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被人们称为“民族的监狱”。俄国工人阶级身受双重压迫,生活状况处于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最低水平,所以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性特强。农民阶级虽然获得人身自由,但生活状况依然恶劣,也迫切要求进一步改变现状。资产阶级对农奴制改革后的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劣,政治统治的独裁、专制也强烈不满。这些情况都造成俄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也十分尖锐。这一切也使俄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政治最不稳定、最易发生社会革命的国家。总之,俄国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处在一种最脆弱的地位。而这种情况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来说,则是一种有利因素。2.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及其与十月革命的关系二月革命推翻了封建性的沙皇专制政权,这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性任务。而这次革命的上层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革命后,中央政权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掌握。所以,综合起来看,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二月革命为十月革命做了重要的准备。首先,它使俄国旧的统治机器在实力和能力上进一步被削弱。其次,革命中的基本力量──工人和革命士兵,在革命中经受了锻炼。布尔什维克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和组织能力也得到了考验和锻炼,并积累了宝贵的政治经验。此外,革命后成立的工兵苏维埃政权,使无产阶级能够利用它在基层的权力,为后来的革命做了许多必要的准备工作。这些都为十月革命的爆发和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3.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与结束这种局面的形成,是俄国特殊国情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暂时现象。特殊国情是指,俄国农奴制改革不彻底,造成资本主义不够发达,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缺乏建立普遍政权组织的基础。特殊历史条件是指,二月革命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突然性,资产阶级还没有做好建立广泛基层政权的准备。此外,旧军队大多在前线,而且对这个新政权的态度还在摇摆不定,资产阶级还无法掌握军队的领导权。因此,使资产阶级难以在短期内对工兵苏维埃政权进行镇压。而无产阶级也没有做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暂时接受了这个政权的存在。所以,这就形成了一种在敌我力量暂时平衡情况下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历史现象。但这种情况不可能长期存在。因为两个政权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是根本冲突的,追求的政治目标也是根本抵触的,不可能长期和平共处。一旦这种特定的平衡局面发生变化,这种局面就会改变。这种平衡被打破的标志是“七月事件”的发生。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动用军队残酷镇压人民,而且开始大规模逮捕和杀害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捣毁工兵苏维埃政权,使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最终被打破。4.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首先,我们应该对其充分肯定,因为这一政策的推行有历史的必然性。在革命刚刚胜利、无产阶级的新生政权还没有巩固的物质基础的条件下,在国内外反动派进行大规模武装干涉、危及苏维埃政权安全的危急关头,苏维埃政府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物力,来满足国内战争的物质需要,确保最终战胜强大的敌人。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一政策中包含的错误成分。主要是当时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忽视了这一政策中那些不符合经济规律因素的消极作用,许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大大超出了战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