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丰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网络反腐”倡导“正能量”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经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A、御史大夫B、中正C、通判D、刺史2、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A、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B、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C、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D、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3、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A、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C、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D、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4、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秦朝B、西汉C、西周D、宋代5、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父死子继,兄终弟及”B、“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C、“封建亲戚,以蕃屏周”D、“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6、《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B、皇权为民,与民共享C、皇权至上,皇帝独尊D、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7、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A、瓦解宗法体系B、完善地方监察制度C、防止地方势力膨胀D、健全地方行政机构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B、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D、内阁制度日渐成熟9、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B、跪奏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10、秦朝设置三公九卿管理国政,但太尉之职务始终并未具体授人。原因应是此官职A、负责检察系统B、主管军事,位高权重C、负责京畿地区治安D、协助皇帝处理政事11、忽必烈建元后,沿用前朝旧例频繁派中书宰执带相衔临时到地方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多数情况下该机构的性质仍然是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世祖末成宗初,才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机构。这一机构体现了A、分封制B、郡国并行制C、行省制D、郡县制12、明朝初年为防止宦官干政,严格禁止太监识字,但明宣宗时设太监学堂,鼓励太监识字,凡皇帝口述命令,先由秉笔太监用朱笔记录,再交内阁撰拟诏谕并由六部校对颁发。明宣宗的目的是A、设三省六部B、以司礼监牵制内阁C、设三公九卿D、设军机处13、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质……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引文中“‘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A、宗法制B、君主制C、郡县制D、分封制14、诗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的历史现象主要得益于A、学校体系的完备B、商品经济的活跃C、科举制度的推行D、文学艺术的昌盛15、史载:“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