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十四节:巴赫VIP免费

第十四节:巴赫_第1页
1/9
第十四节:巴赫_第2页
2/9
第十四节:巴赫_第3页
3/9
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巴洛克音乐的特点: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看中力度、速度的变化。•音乐鉴赏:•1.《哈利路亚》选择亨德尔的神剧《弥赛亚》,属于清唱剧。其歌词全部节选自《圣经》。•2.肖邦《bE大调夜曲》•听辨练习:•哥德堡变奏曲梦幻曲鉴赏作品《马太受难曲》P104.105创作于1724年——1727年。取材于《圣经》对耶稣受难过程的叙述,整部作品结构宏大,共有78首分曲演出时间超过3个小时。需要两个大型合唱队、两个管弦乐队、两台管风琴以及一群唱固定旋律的儿童合唱团,表现出一种立体式音乐音响。第一部分1-35分曲,描述了耶稣被门徒出卖和最终被捕的过程;第二分曲36-78分曲,描绘耶稣受审、被钉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巴赫调动一切音乐手段描绘耶稣一生中最悲惨的经历:受难前最后几天所遭遇的苦难、屈辱和死亡。在《马太受难曲》中人们可以感到巴赫实际已经超越了宗教音乐的局限,将一股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融入其中。在描绘耶稣受难的背后,宣扬的是为了拯救人类的苦难而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道德,表现出来的是当时身处苦难境遇中的德国民众的情感。1.欣赏第一分曲,听的时候大家考虑一个问题曲子的节奏类型是属于哪种节奏类型,感情基调呢?(开场的双合唱曲是整部作品的序幕。在管弦乐队伴奏下,气势磅礴的双合唱对一开始就把人们引入一种悲哀的气氛中,确定了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调。乐队反复演奏同一个低音,显得沉重,第一层合唱引领着姑娘们为耶稣的受难而悲伤;第二层,描绘一群不明真相的异教徒在询问,他们一连问四个问题:谁?为何?为什么?在哪里?两个合唱团相互呼应;第三层,是一首相对短小的众赞歌,童声合唱与女高音声部一同唱起动人的悲歌。)•2.欣赏72分曲,听的时候考虑感情基调演唱形式等。这是一首“众赞歌”,在演出时要求听众一起演唱。采用了一首著名的圣咏旋律,音调低沉。悲沉的音调营造了耶稣死后的悲痛气氛,混声四部合唱,主调在女高音声部。其余三个声部作为伴奏以陪衬或加强主旋律。通过欣赏作品,对比《马太受难曲》第一分曲与72分曲马太受难曲第一分曲来吧,锡安山的儿女们72分曲主啊,此时不要离开我调性节拍速度场景感情基调演唱形式音乐特点Gc12/84/4较快,进行曲式缓慢耶稣临刑前被游街示众耶稣死去之后悲哀悲痛女声合唱、男女重唱、童声和女高混声四部合唱复调音乐主调音乐复调音乐: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曲调以对位法的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主要特点在于各声部都有独立性;有别于主调音乐(主调音乐虽也是多声部音乐,却仅以一个声部为主,其他声部只起陪衬作用)。•⑴支声型:由主要曲调与其分支或其加花装饰所形成的另一些略具独立性的变体曲调相结合而成。支声型曾被认为是复调音乐的起源。•⑵模仿型:曲调用模仿手法在不同声部先后出现而成。•⑶对比型:以不同曲调,尤其是节奏各异的曲调相互结合而成,声部与声部之间各具特点,互成对比。复调音乐三大类型:支声型模仿型对比型主调音乐:是以一个曲调为主,其余声部作为伴奏以陪衬或加强这一曲调的音乐作品。17世纪和18世纪前期,是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并驾齐驱的时期。至18世纪中叶以后,主调音乐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主调音乐萌芽于20世纪初,如李叔同的歌曲和合唱曲。“五四”时期得到发展,如萧友梅、赵元任等人的歌曲和钢琴曲。拓展创编拓展,小结•巴赫曾经说过:“只要谁能和我一样努力,谁就能和我获得一样的成就”他完全坚信在自己努力付出之后,必将获得成功。在无数音乐家的检验下,我们更加肯定了巴赫精湛的技巧和高贵的思想。音乐使巴赫坚定了自身的信念,是巴赫让音乐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我们相信,巴赫的音乐将伴随巴赫的精神在世界艺术殿堂中经久不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十四节:巴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