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高一年级历史科试卷答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及校对人:高一历史备课组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国的封建经济加快解体,解体指的是A.传统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B.出现手工工场的行业增加,工场的规模增大C.封建经济停滞,半封建经济发展D.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2.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他们满以为打开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造成这种“奇怪结局”的最主要原因是A.英国商品价格昂贵B.英国的商品种类是中国人不需要的C.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抵制D.中国市场没有开放3.西方列强曾经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取得侵略权益。其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危害最大的是A.通商B.协定关税C.割地D.赔款4.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许多民用工业,这表明洋务派A.聚敛财富,搜刮人民的本性B.增加税收,增强国力的愿望C.增加税收,弥补军工的不足D.目标转变,与洋人争夺市场5.以下企业性质完全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B.安庆内军械所C.开平煤矿D.上海发昌机械厂6.“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革命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辛亥革命7.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①自然经济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③洋务经济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8.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后,多集中在上海、天津、广州等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C.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工业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9.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10.小李查近代经济史资料时发现这样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雇用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以及日本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濒于停业。”该公司应该是A.外商企业B.官僚资本主义企业C.洋务企业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1.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渝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2.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13.辛亥革命后,促进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主观因素是A.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侵略B.辛亥革命推动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有识之士为救国大力发展实业14.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概念,其“近代”的实质含义是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B.不是手工劳动而是机器生产C.受外国企业刺激和洋务企业诱导而兴起D.完全由民间私人投资兴办15.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性问题是A.中国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B.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