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千古绝唱品析经典离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教材解读】《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长而独树一帜。【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2、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1、“多情自古伤离别”,古人由于交通与信息的不便等缘故,“相见时难别亦难”,他们重离别、伤离别,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再去欣赏其中的一首——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2、课题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元二”是谁?(姓元,排行老二。也就是说元二上面还有一个——?那假如姓董,排行老大,该叫什么?“元二”的意思清楚吗?他是作者的朋友。)“使”是什么意思?奉谁的命令出使?那能不去吗?为什么?“安西”在哪儿呢?(出示地图,认识“安西”。)元二去安西干什么呀?猜猜看!(当时的唐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边关延绵数万里,需要大批的士兵和官员去镇守边关,保卫国家。元二正是担负着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出使安西的。)3、带着理解,齐读课题。4、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能介绍王维?(师述:王维,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绘画大师。在山水诗、边塞诗创作上有极高的成就,苏轼曾盛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记得王维的哪些作品?二、初读古诗。1、导入:在中国浩如烟海的诗词宝库中,这首诗列为最著名的送别诗之首,被千古传诵。接下来,我们走进这首名诗。2、请大家自由朗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3、指名学生朗读。提示“朝”、“舍”“浥”的读音。4、这么快就能读通读顺,而且能读准生字与多音字,真了不起。但这还不够!你们只能叫读诗,古人可不叫读诗,叫——(吟诗)那怎么才能做到吟诗呢?哦,我们还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告诉大家一个窍门,读的时候摇头晃脑,韵味自然出来了。三、理解诗意1、读通读顺,读出了诗的韵味,还不够,我们还要读懂诗的意思。理解诗意,我们有哪些好办法?(抓重点词,看注释,查工具书,边读边想象,还可以问老师……)利用这些办法读懂诗意,可以拿笔写一写。2、读完后与同桌交流。3、指名学生交流第一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谁来说说它的意思?从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景物。)(板书,朗读)把文字变成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是怎样的一个早晨啊!这里的空气很——(清新)这里的客店很——(舒适)这里的朋友很——(深情、知心)让我们走进这样美好的画面(课件显示)。师解说——整齐洁净的客店,意味着分别;春意盎然的古城,是专门送别之地;依依杨柳,古人送别,都会折柳想送;清新的空气,青青柳叶上的露水,就像离人的眼泪!美吗?这样的良辰美景,元二啊元二,你能不走吗?这么的舒服惬意,朋友啊朋友,你能不走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美丽之中流露着无奈的,淡淡的忧伤。带着这些感情,我们来读第一句吧。(指名读,齐读。)4、指名学生交流第二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就是在这样心心相通的朋友之间,却马上要分手了。(1)指名读,说意思。(2)朋友啊朋友,你这是要去哪儿呢?(指名学生回答——阳关)出示地图,了解阳关。想象一下,阳关以西,又会有怎样的美景呢?(学生想象)果真如此吗?(出示图片,师解说:荒无人烟、乱石穿空、一路坎坷、茫茫戈壁之外还是茫茫戈壁。)如此恶劣的环境,一路向西,就是安西,这一路,要走多远啊?(三千多公里,在当时,以最快的速度也得半年到达。)(3)元二即将远行,此刻你,有没有什么话要对他说一说呀?元二啊元二,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呢?两年后,王维就去世了。(学生万分惊讶)在这样的一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