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教育是对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是现行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华文化、宣传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形式。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诵读国学经典,不仅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对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让经典走进课程。将国学经典融于学科教学。语文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等,里面有许多成语、典故、寓言、小故事等与经典内容密切相关,教师一方面课堂上要适时展开,引经据典,让教学内容更鲜活、更生动,让学生切实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探究经典中的奥秘,激发学生钟情经典的兴趣、信心和毅力。(二)学以致用,践行传统美德。结合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等教育,可适当组织学生对照经典章句,在学习和生活中读,做到知、行统一。(三)诵读于游戏及活动之中。如在课间休息做游戏时,童谣可改成有节奏的国学经典名句。在文体活动中诵读经典,将经典内容编成文艺节目,既锻炼学生的创造才能,又使学生接受经典的教育。(四)加快诵读进度。要严格执行统一的诵读进度,定期更换篇目。诵读时最好通篇诵读,快速诵读,一气呵成,在规定诵读时间内,学生能自然张口成诵最好。(五)保护诵读兴趣。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贵在天天诵读,持之以恒。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朗读,自然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