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没有理由不读书——《教育阅读的爱与怕》读后感句容市茅山中心小学毛小马21244613952961177暑假,捧起了学校推荐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这本书,书中的故事、观点、经历,让我产生共鸣,作者广博的文化视野、厚实的理论素养和诗意的阅读情怀让我佩服,细细读来,收获不少。为什么读书?《自序优秀教师是都出来的》写道:“我们都无法否认这样一条真理:如果一名教师不读书,他就不能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走得很远。换句话说,一名不读书的教师,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优秀教师。”《后记我的成长史是阅读史》写道:“我的成长史就是完善知识结构的阅读史;我的成长史就是笔耕不辍的写作史;我的成长史就是课堂实践的磨练史;我的成长史就是持续反思的研究史。”“不读书的教师生涯,是一种无休止的重复和受难。要避免这种痛苦和虚空,只有让自己更坚决、更深邃地沉入阅读之中。”我觉得教师的改变就要从阅读开始。读什么书?真正的教育阅读,不是随心所欲的率性而为。她说,“真正的优秀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板块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缺乏任何一个板块的知识都将限制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所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书中的第一辑《唯有爱的星空永恒》,作者选取苏霍姆林斯基、夸美纽斯、陶行知、杜威等大教育家的思想,在原文与自己感悟的文字中交替阐述,与现实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发现那些思想的闪光。如“请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我们需要怎样的儿童用书”“我们需要怎样的儿童教育”“儿童是起点”、“教育,有时很简单”……怎样读书?中间三辑则侧重于对文学名篇及著名作家的感悟,从中感悟出有关人生、生活哲学和教育问题的独到见解。《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新月集》(泰戈尔)还有《凡高自传》、《狄金森诗选》、李希贵校长写的《学生第二》等书也在被阅读中读出了作者“自己的个人化理解”。还有儿童文学《窗边的小豆豆》、《小王子》、其它儿童诗歌、感人的短文在她读来,都有了新的感悟。闫学老师的阅读方式值得我们借鉴。读书需要思考,读书的过程是思考的深入。与其说是在阅读,不如说是在思想,在生长思想。闫学老师归纳的“把读书与写作结合起来”、“有坡度的阅读”、“一读再读”,体现了一种阅读的创造。她读书的态度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她做了精致的笔记,在欣赏与感叹之余,她提出了自己的个人化理解。怎么办?先读起来。“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是的,作为教师,我们离不开教育阅读。或许我们案头的书不少,理一理,有多少还没有翻阅过,有多少虽然看过可是中心内容已经遗忘。打开那些躺在书柜而自己还未曾翻开的书、或者再次拿起自己囫囵看过的书,让我们在静的夜晚静心阅读。教育阅读将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教师的生活,最终将改变的是儿童的生活。“如果教师自己都不阅读,他自己都无法从阅读中获得智慧的享受,他如何能够鼓动他的学生他的孩子去过阅读的生活?”记住闫学老师的读书感言: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所具备的知识应该是多方面的。让我们在浮躁中静下心来,摆正心态,重整心情,趁着午后柔和的阳光,或是在夜深人静时,泡上一杯茶,坐下来静静地读书,用心去感受心灵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