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读后感 学会提问读后感(一) 吕东明 最近科技界处于长跑中的憩息阶段,很多厂商的新机都因为供应链问题拖后了虽然爆料不断,但真正的新机也还就那么几款。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其实也没什么可值得推送的,包括今后也是,可能推送的文章,就真的只是文章了,但我还是会精简内容,也小标题的方式向大家呈现感谢厚爱。 《学会提问》不是一般的书 其实我是最不爱看书的一类人,因为我的阅读速度太慢(当然,我意识到自己“阅读速度慢”是因为最近在看另一本书《如何高效阅读》,等我读完了应该会再写一篇类似的读后感)。要自己完全看完一本书,大概需要花费 30 小时以上,所以很多书包括身边借来的书在我面前基本上看了一两页就不看了,但这本书我却一口气看完了。因为:他是我买的。 当然,我也不是突然心血来潮就去买它了。因为我的一个精神领袖:罗老师,在很多场合都公开夸过这本书,终于我按捺不住了...... 从翻开它的第一页,直到读完它以后给我的感觉都是非常不一般的。坦率的讲我甚至之前以为【名书】讲的都是一些故事,类似于: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等等,但其实还有一些类似于纯粹方法策略的工具书籍,那《学会提问》便是这么一本书。 学会提问?我会提问~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个恶意就是:讲的是如何问问题吗?那我基本上不需要了。我以极度片面的思维方式揣测作者定书名的意图。我读完后明白它其实讲的是:革命批判精神。善于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本身讲的是:学会善于向各方面提出问题,即学会去提问。 (革命批判精神:对事物有相对全面的认识,看见他的好与坏,对其进行批判认识,革命地应用) 我发现看完它的最大不同是,我甚至现在对于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话都会常常不自觉的去否定。但我却也能很好的抑制自己不去【说出来】。因为我还不想被很多人厌恶。 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 1.意识到证据效力的强弱 生活中很多事情是由哪些所谓的:专家、大师、老师、当事人证词、典型案例或者极为专业的人员说出来的话,切记要批判认识,不要奉为《圣经》,甚至可以当面否定。 即便对于自身的直觉、甚至个人经历和经验总结,都不要轻易去认定。这一个环节很可能深深的误导自己。 2.了解 22 中谬误: 光环效应谬误 乱扣帽子谬误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稻草人谬误 人身攻击谬误 滑坡谬误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偷换概念谬误 诉诸公众谬误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诉诸感情谬误 事后归因谬误 基本归因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