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二、三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课前篇:对纲梳理【纲点对照】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和证据以及XY型性别决定II2.红绿色盲遗传方式以及各种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特点II【主干知识梳理】1、萨顿的假说:和行为存在这明显的。2、科学家的果蝇杂交实验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3、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中总是与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4、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传来,以后只能传给。这在遗传学上称为。5、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有,其雄性个体的染色体组成为。6、常见的几种遗传病及其特点(1)人类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属于遗传病,其特点是:男性患者人数女性患者;具有遗传现象,即致病基因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2)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遗传病,其特点是:女性患者人数男性患者;具有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一定是患者。【自我诊断】1.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是如何提出的()A.通过做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B.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的70高三生物备课组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C.运用类比推理提出的D.运用系统分析法提出的2.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V和v控制的,红眼和白眼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W和w控制的,纯合灰身红眼雌果蝇与黑身白眼雄果蝇杂交产生F1全是灰身红眼果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子一代雌果蝇产生配子时,W和w、V和v分离,W和V或v,w和V或v自由组合B.纯合子灰身红眼雌果蝇产生配子时,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即VXWC.子一代雄果蝇体细胞中含有一个灰身基因,一个黑身基因,一个红眼基因,一个白眼基因D.亲代雄果蝇产生一种类型的生殖细胞3.假设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成功地把一位女性血友病(X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如果该女性与一正常男性结婚,他们的子女表现型为()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B.儿子、女儿中各有一半正常C.儿子全部患病,女儿全部正常D.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患病4.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血友病基因在该家庭中传递的顺序是()A.外祖父→母亲→男孩B.外祖母→母亲→男孩C.祖父→父亲→男孩D.祖母→父亲→男孩5.正常双亲产下一头矮生雄性牛犊,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A.雄犊营养不良B.雄犊携带X染色体C.发生了基因突变D.双亲都是矮生基因的携带者6.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71高三生物备课组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红眼对白眼为显性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7.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课上篇:讲练导学【网络构建】【考点突破】【典例1】能证明基因与染色体之间存在平行关系的实验是()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B.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C.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D.细胞全能性的实验变式训练1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72高三生物备课组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A.突变型(♀)×突变型(♂)B.突变型(♀)×野生型(♂)C.野生型(♀)×野生型(♂)D.野生型(♀)×突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