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指导书双体系全套资料Q:伞而思散以就尔思吴。目录1、编制目的和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1事故隐患3.2隐患排查3.3隐患治理3.4隐患信息4总则4.1任务目标4.2基本要求5隐患分级与分类5.1分级5.1.1基本要求5.1.2一般事故隐患5.1.3重大事故隐患5.2分类5.2.1基本要求5.2.2生产现场类隐患5.2.3基础管理类隐患6工作流程及要求6.1基本要求6.1.1编制排查项目清单6.1.2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6.1.3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6.2确定排查项目6.3排查类型6.4隐患治理6.4.1隐患治理要求6.4.2事故隐患治理流程6.4.3一般隐患治理6.4.4重大隐患治理6.4.5隐患治理验收6.5隐患排查周期7隐患排查的效果8文件管理9持续改进1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细则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细则。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T18344-2001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22484-2008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JT/T1018-2016城市公共汽电车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规范DB/37T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3.术语和定义DB37/T2883-2016规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4总则4.1任务目标企业应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隐患排查清单,定期组织隐患排查和治理,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企业生产安全。4.2基本要求4.2.1隐患排查治理应遵循全员参与、分级负责、重在落实的原则。从企业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都应当参与隐患排查治理。4.2.2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4.2.2.1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履行隐患治理工作的各项职责。4.2.2.2企业分管负责人督促、检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情况,对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重大隐患,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4.2.3企业各级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负责组织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检查,落实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的整改。所属专业部门、单位、车队(间)、班组负责本专业、本单位、车队(间)、班组的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的排查、评估、整改工作,并如实记录,及时向从业人员通报。从业人员依法履行隐患排查中的报告和整改义务。4.2.4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应与企业现行安全管理体系紧密结合。企业应在安全标准化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隐患排查治理贯彻于生产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4.2.5建立和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明确每一个岗位都有排查隐患、落实治理措施的责任,同时应配套制定奖惩制度。5隐患分级与分类5.1分级5.1.1基本要求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5.1.2一般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5.1.3重大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以下情形为重大事故隐患:——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具有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5.2分类5.2.1基本要求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5.2.2生产现场类隐患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公交车辆、公交车辆检修设备、加油(气)设备、供配电设施等设备设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