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运动案例:“花样玩球”引起的思考案例描述:今天,我又带着孩子们进行玩球游戏。活动开始我鼓励孩子们玩出多种花样:他们有的踢球,有的用球进行抛接大球练习,还有的用球当子弹互相追逐嬉戏……场地上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笑声和喊叫声。我看这个游戏玩得差不多了,就提议说:“现在咱们玩一个“赶小猪”的游戏,看谁最先到终点又遵守规则”。孩子们刚玩了两次,顾雨冉就大声说:“真没意思”。我愣了一下,问:“那你说一说,不玩这个游戏还有什么游戏可以让我们大家一块儿玩吧?”她想了一会儿说:“咱们可以玩运球比赛”。我问大家行不行,孩子都同意了。于是,他们手拿皮球分成四组玩了一遍。我看到孩子们情绪很高,便说:“咱们这回不用手拿球来玩运球比赛,看谁的办法又快又好?”于是,大家随口令开始比赛:有的孩子将球夹在两腿中间跳着走,有的放在脖子底着头走,还有的夹在腋下跑,真是千姿百态,可爱极了。玩过一遍后,我组织大家进行了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快而有的却很慢?哪种方法好,为什么?讨论后幼儿达成共识:把球夹在肘关节中便于跑动,球还可以不掉。大家又玩了一遍。倪嘉豪第一个到了终点,兴奋地告诉我:“这个办法还真好,下回我也要想个好办法。”我忙说:“行,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想出更好的、与众不同的方法”,他满足地笑了。活动结束后,我表扬了大家肯动脑筋,使一个普通的皮球能玩出那么多花样。就这样,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活动。反思:在每个活动中,每个幼儿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力。而材料是幼儿学习的桥梁,成功地开始教育必须有合适的材料和游戏,并要使之适合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用相应的难度来挑战孩子对中、大班孩子来说,他们喜欢较复杂的、有吸引力的环境,希望选择更多的玩具材料,来展示他们在各个领域里日渐发展的精细技能。如果材料和游戏太简单了,幼儿可能就会变得厌烦;如果太难了,幼儿可能就会沮丧。而厌烦和沮丧都会导致问题行为的产生,他们很快就会厌烦那些无需他们做出任何行动、或者不能扩展他们想象力的游戏,因此,教师在活动中投放的所有玩具材料都应该能促进儿童的积极参与和探索。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来设计游戏,尽量使之具体化,并适合他们的技能水平。当活动材料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合的时候,它们传递给幼儿的信息就是:这些玩具和游戏是专门为他们设计的;当玩具和游戏具有适度挑战性的时候,幼儿就会为如何参与进去而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当有多种多样的玩具和游戏可以用来促进、满足幼儿各种兴趣的时候,幼儿就会用建设性的方法来度过他们的时间。孩子们每天都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但不可能天天都有新的游戏材料。利用身边的资源和材料让孩子们创造出多种玩法,让同一种玩具或材料变化出新的玩法,使幼儿愿意玩,从而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面对和探索的问题。通过这件事,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孩子们有很大的潜能,老师要相信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既锻炼身体,又学会用一种材料创造出多种不同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