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教材解析一、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第84页——第87页)共2课时二、教学分析: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表。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以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第84页先给出一幅一个学生早晨起床的生活情境图。在这幅情境图中,学生正在起床,墙上挂着一个钟显示7时,并标明时针和分针;床头柜上有一个电子闹钟显示7时。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向学生说明,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挂钟和手表这样的,钟表面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另一种是像闹钟这样的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点的左边是几,同时点右边是“00”,就是几时。三、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四、教学重点: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认识整时,记录整时。五、教学难点:特殊时刻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六、预备知识: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还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以便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七、知识点难度控制:1、第84页下边是3个钟表,显示了3个时刻,同时用中文和电子表数字的形式标明它们的时刻。通过这3个时刻的学习,使学生会看整时。2、第85页结合小朋友一天的生活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要转两圈,有早晨7时,也有晚上7时。还可以通过小东一天的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八、易错问题:练习的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弹性,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除了设计基本的巩固练习外,还有稍难一点的习题。如练习十九的习题。第3题学生易填出钟面的时间,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过了1小时是几时的问题。第4题通过连线让学生不仅认识整时,还应知道时间顺序、练习整时的顺序;第5题第一幅图是认识分针与时针,辨错中区分6时和12时。第6题安排了接近整时的练习。为了深化学生对整时的认识,降低将来“认识几时几分”的难度,教材特意安排了说“几时过一点儿”“快到几时了”等接近整时的练习。第8题要求学生根据时间的排列规律判断第5个钟表的时刻是几时半,再画出时针和分针。可以启发学生观察钟表上时间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最后一个钟表的时间应是多少,并用文字表述出来。这是一个综合性习题,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规律,之后根据规律定最后的一个钟表的时间。九、教学过程:本节课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时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情境图,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使数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2.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为,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互动。本节课通过“小明的一天”为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体现儿童已有的生活经历,为学生探索知识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3.加强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本节教学有多处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力量,沟通各小组所发现的内容,在这些过程中去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怎样倾听别人的意见,怎样与别人交流,如何正确评价别人的见解等等。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猜谜语。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猜猜看是什么?生:钟表。师:对,是钟表。谁能告诉大家你都见过哪些钟表?(学生自由发言)【通过说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钟表,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2.展示多姿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