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在全委暨经济推介会发言同志们:新春伊始,我们就隆重召XX县区委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充分说明了县委、县政府对经济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经济工作,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和机遇,部署今年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表彰奖励在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动员全县上下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两点意见。2011,我们铿锵而行打基础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打基础、谋长远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十六次党代会确立的“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大跨越,利用五年时间,根本改变在全市整体形象欠佳的不利局面,根本改变在全市综合排名靠后的不利地位”的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园区化、农业特色化、城市园林化、旅游品牌化、环境最优化”发展战略,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4亿元,增长12.2%,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20.4:44.5:35.1调整为18.5:47.2:34.3,二产比重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5.82亿元,增长23.8%;一般预算收入3.23亿元,增长9%;财政税收占gdp的比重达到10.7%,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90.3%,同比提高7.5个百分点,在全市排名第四。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9.44亿元,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亿元,增长19.8%。城镇职工平均工资24312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6330元,增长17.8%。一年来,工作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宜业、宜居、宜游”三个方面。(一)宜业的后劲和活力进一步增强第1页共14页1、工业发展有了新跨越。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22.1亿元,增长18.2%,其中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1亿元,增长12.1%;工业园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0亿元,增长22.5%;上交税金2.99亿元,增长47.9%;就业人数1.1万人,增长8%。工业园南岩小区完成投资2.5亿元,一期征地2743.5亩,6.1公里主、次干道建设全面完成,自来水、电力、管网入园等配套设施以及主干道绿化相继完工;污水处理厂已完成选址。海螺水泥、天施康药业、旭日铜矿、姚家铁矿、巍华化学等一批骨干企业进一步壮大,全县48家规上企业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23家,纳税过千万元的有8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螺水泥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1.44亿元,上缴税金1.62亿元,占全县税收总量的27.8%。在骨干企业的支撑下,新型建材和有色金属两大优势产业进一步聚集,两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13.11亿元,上交税金2.43亿元,分别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39.8%和60.99%,优势产业引领能力进一步增强。2、农业经济有了新起色。全年粮食生产达20.8万吨,实现“八连增”。建设了大禾谷、雷竹、草龟、鲟鱼、娃娃鱼等一批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优势农产品基地,新加坡客商投资的艺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上海蔬菜集团成功签约,在我县建立优质蔬菜基地。全年新增朝辉食品、龙天茶叶等县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犇牛大禾谷种植、太平洋农产品等5家专业合作社获得省级示范社称号。3、改革开放有了新活力。平稳有序地完成了农垦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基本完成杭长高铁拆迁任务(除东站外),保障了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各项改革。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效开展了驻点招商活动,成立了项目洽谈小组和经济发展顾问团,进一步提高了项目的洽谈率;启动了项目经理制,对重点项目从洽谈引进到开工建设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问题,确保项目早落户、早开工、早投产。全年引进县外资金16.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437万美元,同比增长24%;外贸出口7854万美元,同比增长18%,荣获了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称号。(二)宜居的空间和品位进一步提升第2页共14页1、城乡面貌有了新变化。大力实施“一城三区、三区联动”城市发展战略。投入资金8.87亿元,实施龟峰大道(320国道)、垃圾填埋场、志敏公园、保障性住房、XX县区天然气管网等15个重点城市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