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路面平整度检测与评价学习要求:熟悉平整度检测的各种技术指标和要求,会使用3m直尺检测平整度;掌握连续式平整度仪进行平整度检测的方法;熟悉颠簸累积仪、激光式平整度测定仪的检测方法,会进行颠簸累积仪、激光式平整度仪与国际平整度指数建立相关关系。第一节概述路面的不平整性,有纵向和横向两类。检测平整度的目的:一是确定路面是否具有适应汽车行驶的平整性;二是判明路面结构层中的破坏情况。从施工和养护的角度:一是为了检查和控制路面施工质量与竣工验收;二是根据测定的路面平整度指标以确定养护维修计划。检测常用设备有断面类法和反应类法两类。断面类法是通过检测道路纵断面的高低畸变来评价路面的平整度。一般有直尺类法、连续式平整度仪法和精密水准测量法。反应类法是通过测定由于路面凹凸不平引起车辆颠簸的情况,即司机和乘客直接感受来反应路面的平整度,它是一个舒适性指标。常用的有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法和国际平整度指数(IRI)法。第二节3m直尺测定平整度1目的和适用范围1.1本方法规定用三米直尺测定路表面的平整度,定义三米直尺基准面距离路表面的最大间隙表示路基路面的平整度,以mm计。1.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压实成型的路面各层表面的平整度,以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也可用于路基表面成型后的施工平整度检测。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⑴三米直尺:测量基准面长度为3m长,基准面应平直,用硬木或铝合金钢等材料制成。⑵最大间隙测量器具:①楔形塞尺:硬木或金属制的三角形塞尺,有手柄。塞尺的长度与高度之比不小于10,宽度不大于15mm,边部有高度标记,刻度读数分辨率小于或等于0.2mm。②深度尺:金属制的深度测量尺,有手柄。深度尺测量杆端头直径不小于10mm,刻度读数分辨率小于或等于0.2mm。⑶其它:皮尺或钢尺、粉笔等。3方法与步骤3.1准备工作⑴按有关规范规定选择测试路段。⑵测试路段的测试地点选择:当为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时,测试地点应选在接缝处,以单杆测定评定;除高速公路以外,可用于其他等级公路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或进行路况评定,每200m测2处,每处连续测量10尺。除特殊需要者外,应以行车道一侧车轮轮迹(距车道线0.8~1.0m)作为连续测定的标准位置。对旧路已形成车辙的路面,应取车辙中间位置为测定位置,用粉笔在路面上作好标记。⑶清扫路面测定位置处的污物。3.2测试步骤⑴施工过程中检测时,按根据需要确定的方向,将三米直尺摆在测试地点的路面上。⑵目测三米直尺底面与路面之间的间隙情况,确定最大间隙的位置。⑶用有高度标线的塞尺塞进间隙处,量测其最大间隙的高度(mm);或者用深度尺在最大间隙位置量测直尺上顶面距地面的深度,该深度减去尺高即为测试点的最大间隙的高度,准确至0.2mm。4计算单杆检测路面的平整度计算,以三米直尺与路面的最大间隙为测定结果。连续测定10尺时,判断每个测定值是否合格,根据要求,计算合格百分率,并计算10个最大间隙的平均值。5报告单杆检测的结果应随时记录测试位置及检测结果。连续测定10尺时,应报告平均值、不合格尺数、合格率。第三节连续式平整度仪测定平整度1目的和适用范围1.1连续式平整度仪的主要优点是可沿路面连续测量。它采用先进的微机处理技术,可自动计算、自动打印,自动显示路面平整度的标准差、正负超差等各项技术指标,并绘出路面平整度偏差曲线。1.2连续式平整度仪法适用于测定新路表面的平整度,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质量,但不适用于在已有较多坑槽、破损严重的路面上测定。2检测器具连续式平整度仪(八轮仪)、牵引车、皮尺或测绳。1-脚轮;2-拉簧;3-离合器;4-测量架;5-牵引架;6-前架;7-记录计;8-测定轮;9-纵梁;10-后架;11-软轴二、测试步骤1.准备工作(1)选择测试路段。(2)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时,测试地点根据需要决定;路面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或进行路况评定时,以行车道一侧车轮轮迹带作为连续测定的标准位置;旧路已形成车辙的路面,取一侧车辙中间位置为测定位置。当以内侧轮迹(或外侧轮迹带)作为测定位置时,测定位置距车道标线80~100cm。(3)清扫路面测定位置处的杂物。(4)检查仪器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