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基本信息课题《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作者及工作单位荆文浩丹阳市第八中学教材分析篮球运动是深受中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本课针对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和体育运动实践能力已得到一定发展的实际情况,选用篮球运动技术中的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为主教材,以跳棒接力为辅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探究、交流、互动地进行学练,让学生在学练中体验交流、协作和克服障碍的感受,从而达成学习目标的完成。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水平四七年级的学生,虽然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接触过篮球,但所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课中设计了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根据自己掌握篮球技术的实际情况自定学习内容。这样既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充分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差异,确保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体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明确原地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尝试体验技术在游戏和比赛中的运用。2.技能目标:通过多种方法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的兴趣,了解和掌握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80%以上学生能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3.情感目标:通过游戏比赛,检查技术动作完成情况,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与竞争意识,共同体验体育游戏比赛带来的快乐。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接球时的屈肘缓冲和传球的翻腕拨指动作。教学难点:上下肢协调用力和手对球的控制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引起注意阶段(6′)1.课堂常规;2.简单的队列练习;3.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四列横队设计意图:学生收新,提高注意力,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基本信息(二)热身活动阶段(9′)1.学生集体熟悉球性练习2.热身球操:、主要内容:1.双手抛球转体接球(向上抛球,拍手转体360度,接球);不断变换技术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上下抛接球游戏(双手抛球,坐下,接球;抛球,站起)。不断变换身体姿态、增加欢笑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设计意图:充分调节活跃课堂气氛。既可以达到愉悦学生的身心,又可以代替常规的慢跑起到做准备活动的作用设计意图:在音乐的伴奏下,使学生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活动,即可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又可以熟悉球性。(三)传授新知识阶段(18′)1.传球游戏。2.示范讲解4.游戏:抢断球5.教师巡回指导1.请动作好的学生上前示范动作,教师再根据动作进行讲解持球手法及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的基本要点,重点提出传球蹬、伸、翻拨和接球的伸臂、迎球、引接、缓冲等。2.学生徒手模仿练习双手胸前传接球5—8次3.学生前后排双手胸前传接球:10—15次要求:运用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方法进行传球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前面自己的尝试和教师后面的讲解,再次进行练习,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体会出球时的翻腕拨指及接球时的屈肘缓冲动作。(四)素质拓展阶段:跳棒接力游戏(8′)1.教师讲解练习的方法2.强调注意事项3.指导学生分组练习4.注意安全方法: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纵队站于起跑线后,第一人持棒起跑饶球返回,与第二人持棒横扫本队人,本对人跳过,原第一人站在队尾,而第二人持棒绕球跑。循环往复,快者胜。设计意图:发展跳跳能力与奔跑能力、培养集中注意力、团结协作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基本信息(五)恢复整理阶段(4′)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放松练习2.指导学生互相评价1.伸展放松操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2.对本课进行小结,布置收回器材设计意图:通过伸展放松,学生恢复疲劳。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评价范围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等级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总评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体能测验、观察定时定量来完成运动知识与技能测验、观察、技能评定等完成规定动作的掌握和运用;在比赛中基本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特长展示。学习态度观察问卷等体育课和课外训练的出勤及表现;每周参与的次数。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观察、记录问答等在学习中表现的成功体验程度及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