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学习:出租车真有用设计意图:1、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是感性、具体和形象的,他们只有在与客观事物的互动、操作中认识周边环境、获取感性经验。因此,本次活动始终以看看说说,做做玩玩来贯穿整个活动,以此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使幼儿有效地认知经验。2、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兴趣的直接驱使,有了兴趣幼儿就有了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和积极的态度。本次教学就是借助了有趣的情节游戏,引发幼儿对出租车的关注。3、内容从生活中来:教育即生活,二期课改倡导“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不能脱离幼儿的现实生活。出租车是我们生活中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每位孩子都有乘坐的经验,让中班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它的特征,感受它在我们生活中的便捷,唤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兴趣。活动目标:1、看看说说马路上的出租车,进一步了解出租车的基本特征。2、丰富一些叫出租车的办法,感受出租车给生活带来的方便。重点:帮助幼儿了解出租车的基本特征。难点:知道叫出租车的各种方法,感受它的方便。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出租车图片,半数幼儿游戏材料(各种出租车挂饰)。2、经验准备:幼儿对出租车有初步的了解,都乘坐过出租车。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出话题——带着问题看录像,寻找答案1、幼儿带着问题情境看录像•提问:老师要去火车站,手上拎着许多又大又重的东西,时间又快来不及了,马路上这么多的交通工具,坐哪种最合适呢?(解析:通过录像演示,引导幼儿从自身的经验说说什么交通工具最方便。)2、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讨论•提问:你们坐过出租车吗?什么时候会叫出租车?(解析:帮助幼儿回忆自己叫出租车的情景,引发幼儿交流。)3、出示3张需要坐出租车的图片•提问:这些人为什么要叫出租车?•小结:雨天的时候叫出租车可以直接送回家,淋不到雨;不认识路或路程很远的时候可以叫出租车,能顺利到达目的地;生病受伤的人也叫出租车,可以尽早送到医院接受治疗;出租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解析:利用图片内容,培养幼儿观察、解读的能力,从三幅特征明显的图片中,幼儿就能了解出租车的方便之处。)二、观察图片,拓展经验——了解出租车的基本特征1、找找出租车(1)——播放车流录像•提问:马路上到底哪一辆是出租车呢?(当幼儿寻找到后可以喊停)(2)——寻找各种出租车的图片•提问:为什么出租车有那么多的颜色?•小结:出租车的颜色不一样,它们的公司名称也不一样。(解析:通过寻找出租车,引发幼儿对出租车车身颜色的思考,帮助幼儿提升对出租车的认知经验。)2、比比出租车和小轿车•提问:出租车和别的小轿车有什么不一样?•操作:教师准备一张空白轿车图,根据孩子说的出租车特征,添加这些部位,以便进一步让幼儿了解出租车的特征。(车身号码、顶灯、计价器、空车牌等)(解析:将幼儿对出租车零散的经验进行整合,通过操作活动更能进一步帮助幼儿分清出租车的所具有的独特性。)3、情景表演——打电话叫车(解析:利用“打电话叫车“的故事情景培养幼儿倾听记忆能力,借助幼儿与角色之间的对话提升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三、游戏:小小出租车——进一步感受出租车的方便,丰富叫车经验1、扬招出租车•引出问题:如果出租车的电话打不通,我该怎么办呢?•讨论:在马路上应该怎么叫车呢?(解析:引出在马路上扬招的方法,为接下来游戏做好铺垫。)2、游戏:小小出租车•操作要求:一半幼儿扮演出租车司机(将出租车照片挂在脖子上),一半幼儿扮演顾客,玩一玩叫出租车的游戏。(解析:在小小出租车的游戏中,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加深对扬招方法的有趣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