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八中2010年下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历史考生注意:本卷共两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1、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哪一项政治制度:图一太庙图二祠堂A.禅让制B.礼乐制度C.宗法制D.分封制2、著名学者程平山所著的《夏商周历史与考古》一书,书中通过大量的考古资料、历史资料证实了楚国是西周时周王分封的诸侯国。回顾历史,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A.分封土地B.分封爵位C.规定义务D.规定贡赋3、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卿大夫C.鲁国国君D.嫡长子4、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A.提倡一夫一妻制B.维护齐桓公的盟主地位C.维护宗法制度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秦灭六国,结束分裂割据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6、秦朝时期,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有:①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执掌群臣奏章③协助皇帝管理军务④下达皇帝诏令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A.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7、秦朝废除了西周的“世卿世禄”“分土封侯”制度,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这套新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①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②中央机构由三公九卿组成③地方行政分为郡县两级④主要官吏任选采用察举制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8、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C.通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9、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能够反映出图一汉郡国并行图图二元朝行省图A.郡县制不利于统治被逐步废除B.封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消除10、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全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断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11、下列表述中对科举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隋炀帝废除九品中正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B.科举制张扬了“学而优则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C.科举制把选官用人权集中到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钳制读书人的思想,阻碍社会进步12、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A.B.C.D.13、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宰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14、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A.维护国家统一B.发展社会经济C.防御侵略D.加强民族团结15、下列关于希腊城邦民主政治产生的主要原因表述中最全面的一项是A.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众多平等且独立自治的小城邦B.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容易形成一种直接民主的传统C.公民大会使各城邦公民能够在国家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D.环抱海洋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共同促成了希腊的民主传统16、穿越时光隧道,当回到梭伦时代的雅典,你不可能看到公民A.正在抽签选举公民陪审法庭的陪审员B.步行进城参加公民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C.公民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