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2016-2017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考试试卷10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1.中国古人用动物与农历纪年相配,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12年为一轮回。生肖纪年源于()A.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B.封建迷信思想的产物C.古人环保意识的体D.古代农耕文明的影响2.下表是中国春秋到汉代的部分农业科技发展成就。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都江堰、郑国渠战国修建,综合利用垄作法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耕作法西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耦犁后来加装犁壁,并推广到珠江流域代田法提高了耕作效益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A.注重生产工具的创新B.精耕细作模式的不断发展C.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D.生产经验的总结与推广3.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A.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5.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其中目的是()A.促进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B.促进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C.打压早婚早育的传统风俗习惯D.恢复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统治6.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A.欧洲的殖民扩张B.美洲国家的独立C.工业革命的扩展D.美洲社会的进步7.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铁犁牛耕、家庭农业B.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8.“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B.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D.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9..古谚语“苏湖熟,天下足。”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唐末、宋元时期盛产米粮的重要地区之一,明朝中期发生变化,农户经营农业的重点已不在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这些表明江南地区A.农业已经完全商品化B.经济结构多样化和商业化C.精耕细作技术的突破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0.据统计。魏晋时期偏安南方的东吴、东晋、南朝等政权大部分官员皆是北方人。而到宋代,整个浙江,共有24人担任宰相,北宋时期有4人,南宋时期多达20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形式的需要B.科举制度的影响C.文化繁荣的结果D.经济中心的变化11.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A.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12.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13.张择端画于1126年的《清明上河图》,形象地再现了东京鼎盛时期的街市繁华景象。下列关于张择端作画背景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B.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C.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D.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14.历史学家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