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小学二年级上册《思品与生活》二、课例名称:《收获的感觉真好》+三、教师:蒋丽四、指导教师:杜明学五、课型:活动性学习六、年级:二年级(上册)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活动在秋游一课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本课由3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先由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秋天果实,引导学生认识果实的突出外部特征,然后将知识扩展到全国各地秋天的果实。第二个活动,播放小体验者收割稻谷的录像,让学生体会果实来之不易,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第三个活动,学生和妈妈逛市场后,看到了繁茂的秋后市场,更加体会到秋天的美丽和农民丰收的欣喜与骄傲。(二)教学理念:创造学生乐与接受的学习环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把动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鼓励学生的多种尝试和创造性的思维,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三)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收获物的特征及变化。2、了解各种植物的一般生长过程。3、通过对植物的观察、探究和发现实验,激发儿童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重点: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难点:初步懂得果实是由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换来的,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四)板书设计: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五)教学环节:活动一:创设情景,激发热情。教师活动:和学生自由谈话,互相了解。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生:秋季)秋姐姐带着礼物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想不想知道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2、那就请每个组的组长代表你们组的同学来猜一猜是什么?。(请每个组的组长把手伸到老师准备的袋子里,摸一摸里面的东西,说一说这个东西的大小、形状、摸后的感觉。)学生活动:品尝的食物好吃吗?这些都是秋季收获的果实,秋季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一起看看同学们带来的果实。设计意图:精心营造快乐的氛围,把学生轻松的带入其中。通过学生亲自品尝、摸,使同学们进一步从味道上、形状上感知不同果实的特点。活动二:认识秋天的果实。学生活动: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秋天的果实。(介绍时要说出果实外部的突出特征)教师活动:学生带来的都是本地的果实,看老师带来了更多的果实。激活学生的生活储备和参与热情。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自己和家人采摘的果实照片,讲一讲自己知道的秋天的果实和采摘的喜悦。教师活动:没采摘过的同学,以后有机会也让爸爸、妈妈带你去采摘,感受一下秋天收获的喜悦。学生活动:图中有西瓜、桃子、麦子、春笋、荔枝、苹果、栗子、猕猴桃、柚子,其中西瓜、桃子、麦子、荔枝是夏天成熟的果实,春笋是春天的收获。设计意图: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果实。辨析了解秋天有哪些果实成熟。活动三:分类。学生活动:学生带来了一些果实,给这些果实分分类。(按水果类、蔬菜类、干果类、粮食类分)把自己带来的果实摆放在相应的位置。学生活动:还有哪些分类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给小组内学生带来的果实分分类,把分类后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用写或画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触摸认识秋天的果实。根据不同的标准给秋天的果实分类,学习一些简单的探究问题的方法。活动四:课后拓展延伸,我给秋天送礼物。学生活动:小体验者在劳动时朗诵了一首诗,学生背一背《锄禾》这首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黑板上的两棵大树送礼物。(在音乐声中完成自己的作品,然后展示出来)教师活动:古人都这样珍惜和重视粮食,我们也应该节约粮食,因为这是一种美德。希望学生记住古人说的话,珍惜粮食,爱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果实,不要随便浪费粮食。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说一说你应该怎样爱惜粮食?设计意图: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提供多选择的交流渠道,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感受收获的喜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能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有机的统一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活动中。八、课后反思在上收获的感觉真好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同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