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6》教学反思任春雨一、与预期目标的对比分析。识字6是一篇以动物为主题的识字课,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12种动物。2、对照插图,认识动物的样子及特点。在教学时,学生通过找动物,说名称,反复读,做交流等方式的学习,已经学会读准每一个词,了解了每一种动物的基本特点,目标已经达成。二、本节课的可取之处。1、突出了识字课的特点。识字课文与其他课文的教学相比,没有阅读分析,也没有阅读方法的指导与学习,重点应落实在字词的教学上。虽然对于低年级来说,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掌握每一个生字的读音,学会写每一个生字,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但是作为识字课,应该与之有别。识字课要求学生不仅会读会写生字,还要读好词串,体会韵文的节奏与韵味,有时还要了解词串构成的规律,排列顺序的编排以及由词带出的一些信息。我在教学这篇识字教材时,注意了字的层次,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循序渐进的字词教学过程中掌握字音字形,实现了最基本的目标。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前两个词串是按照兽类、鸟类编排的,每个词串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以“u”为韵母的,这样的形式就是押韵,读来会感觉朗朗上口,增添了韵文的节奏感和韵味。2、对简单、空泛的识字教材进行了“枝叶”“血肉”的补充。这篇识字教材一共有12个词语共24个字,内容全部是各种动物的名称,没有情节,没有情感。如果平白直序地教学,学生很容易疲惫。所以,首先,在导入时我把孩子引进了动物园,那是孩子们喜欢的地方,再让学生找到自己认识的或喜欢的动物,学生在兴趣盎然地发现中,自然地去认识动物的名字——文字,由图入文,把形象与文字联系起来。其次,在引导理解词语时,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己来介绍喜欢的动物,既满足了学生说话的欲望,使资源得以共享与扩展,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课前预习与资料收集的作用。再次,为了引导学生观察,深化对动物特点的认识,我补充了许多珍稀动物的知识,教材立刻变得立体与丰满。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还是不够信任学生。在让学生找本篇识字的排列规律时,课前我以为这是个难点,二年级学生讲不出来,没想到在我稍作引导后,就有学生讲出来了,这时我就应该顺着说下去,可是我还是继续走自己原来设计的教案,其实没有必要。应该直接跟孩子讲押韵2、对写字的教学指导偏轻了。本节课40分钟时间,我留了约15分钟时间用于教写字,而学生真正用于写的时间则又12分钟,重点指导了几个生字,却忘了让学生在书上描红。对于识字课来说,这是不应该的。特别是读,读的层次注意了,但是读的数量过多,忽视了学生已有的读书能力,仍然是低估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