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方山初级中学刘伟平摘要:我校地处偏远山区,各种硬软件设施落后,新课改在全国各地推广数十年以来已初现轮廓、初见成效,而在我们这里依旧是零起步,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仍旧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已严重制约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幸运的是改革的春风任谁也抵挡不了,自去年以来,新领导班子积极着手课改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新课改,几年来又有新的教育人才加入我校教育事业,使我校新课程改革有了空前的良好教育教学环境和新鲜血液,大家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育理念及模式,力争为我校教研教改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关键词:新课改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正文:来到母校初中任教快五年了,就自己当初当学生时的亲身经历和这五年来的闻见,我们的老师中不乏能整节课津津乐道,博得满堂喝彩的教学能手,课堂成为教者一个人的舞台。传统教学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最终使课堂教学显得机械、麻木、乏味,教师讲的很累学生听的更累。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实践,如何让我们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探索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我校实施的条件我校地处偏远山区教育教学条件落后,但就在力能所及的基础上,为新课改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我校先后组织多人次往市县课改前沿学校参观学习,汲取课改经验,拓宽课改思路,确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小组合作、互助达标”的教学模式;其次积极组织优质课竞赛等听课评教学习活动,推广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深入交流课改经验;最后还在教室安装多面黑板,讨论制定导学案,并鼓励老师在教学中积极尝试,大胆探索创新,这一切为探索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索1、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具体做法:按既定教学模式,对课堂进行分割,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节课45分钟,教者讲做多不超过15分钟,学生训练至少25分钟,互助达标5分钟;将学生按“AA-BB-CC”模式划分六人一小组,在自主学习中充分讨论,充分训练,要将教室黑板充分利用起来,每小组都有黑板讲解展示,变课堂老师一人在教为各个小组组长人人教,教师减少干预,最好不要统一讲解,让学生各取所需。2、营造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案例:本次优质课竞赛中,我校一位数学老师讲解了《正方形》一课,开始由一位学生演讲矩形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