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小组知识树得分醉翁亭记欧阳修查复习(8号)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领袖。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查复习(6、7号)林壑:树林和山谷蔚然:茂盛的样子饮少辄醉:就醉翁之意:情趣岩穴暝:昏暗野芳:野花佳木:美的树木负者:背着东西的人伛偻提携:老人、小孩酒洌:酒味清醇山肴野蔌:荤菜、蔬菜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觥筹交错:酒杯、酒筹苍颜:苍老的容颜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太守谓谁:是查预习•查背温馨提示:1、对应组对应号互背。2、对应组组长统计登记得分。学习目标:1、体悟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2、赏析、总结本文写景的方法。同学们由题目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记是什么?(8)•记,一种文体,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2、为什么叫醉翁亭?(7)•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3、为什么叫醉翁?(6)•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4、为什么会醉?(小组合作)合作探究一:为什么会醉?(对子)•1、饮少辄醉。•2、他被贬官了。•3、那被贬官就借酒浇愁吗?•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醉的意思:一种是喝酒醉了,另外一种是沉醉、陶醉的意思。•那同学们想一想,滁州让欧阳修醉的除了美酒还有什么呢?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职为滁州知州。作者为什么会醉?(对子)因美而醉山水之美因乐而醉百姓富足安乐而醉。与民同乐而醉山水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宾客之乐太守之乐课文写了哪些“乐”?(5号)合作探究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那么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呢?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描写了醉翁亭周围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抒发了作者政治理想不得施展,通过寄情于山水来排遣内心淡淡的忧伤和苦闷。淡淡的忧伤和苦闷:苍颜白发,颓然乎期间者,太守醉也。与民同乐的快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者因乐而醉,也因美而醉,课文那些地方写了琅琊山的“美”景?(大号)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合作探究三: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小组合作探究,结合以前所学,总结常用的写景方法。(温馨提示:可总结口诀,板书到黑板上)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从远到近,整体到局部,从早到晚,从春夏到秋冬。写景要有一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