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层次教学研究报告哈尔滨市一五九中学刘庆彬一、发现问题我从教的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接触的文化氛围很淡,因此一些双差生进入了中学,一个班级中五十多个学生,知识能力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方法差异显著,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以充分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二、制定计划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以上问题及其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计划,以便逐渐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就是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情况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之上,将学生分成下、中、上(A,B,C)层次的学习小组,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爱好,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物理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部分,这是符合学生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因此,我制定了四个目标层次化: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作业练习都要分层。三、行动的实施1.、教学目标层次化首先在基础知识方面分层次,基础知识主要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也包括一些初步的理论。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对A,B,C三个层次学生通过“压纲缩本”、“达纲靠本”、“达纲拓本”,使他们在知识方面分别达到“识记”、“理解”、“掌握”。识记:指对知识的识别和记忆,能运用识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推理,并能直接应用知识解答简单情境中的问题。理解:在记忆的基础上,懂得物理知识的由来和形成过程,对其物理意义有一定程度认识,能运用知识分析比较事物,进行一些推理,能解决典型情境中的物理问题。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物理概念、规律能深刻认识,并能运用知识剖析、推理、论证,解决较为复杂情境中的问题。其次对基本能力目标分层次,A,B,C三类学生基本能力方面应分别达到以下三类目标层次:(1)、模仿(A类):能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2)、学会(B类):能将物理知识运用于新情境中(如部分改变条件、变换提问角度等),具有初步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综合运用(C类):对知识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能运用多个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综合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1(例如:在杠杆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分层次要求学生,对A类学生只要求他们识记这就是生活中的杠杆,人们用它可以达到省力的效果,只要再能想到生活中还有什么是这类杠杆就足够了(如图1);而对B类学生不仅要求他们达到以上的水平还要自己能画出杠杆的示意图,理解杠杆的原理,还要知道他们为什么省力(如图2);对C类学生在此基础上还要辨别钳子等生活中常见的杠杆是哪一类杠杆,并能分别画出杠杆的示意图(如图3)。通过这样的层次设计,好中差三类学生各得其所,做到了真正意义的提高。2、教学内容层次化教学目标的层次化是通过教学内容层次化来实现的。同一教学内容,对A层次学生一般以识记、模仿性为主,对B层次学生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的应用;而对C层次学生则可适当地将多个知识点综合在一起,以理解、创造性为主。如“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时,对A层次学生只要向他们讲清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让他们知道当物距u>f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形成倒立的实像:当物距u>2f时,像的大小比物体小;当物距2f>u>f时,像的大小比物体大。当物距u<f时,在凸透镜的同侧形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如图4)对B层次学生,必须明确成实像和虚像成因,会画简单的光路图,使他们对凸透镜成像有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如图5)对C层次学生应进一步研究凸透镜的应用,可补充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什么,它们是怎样工作的,从而使他们强化了的认知程度,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利用物理知识处理生活中物理问题的能力,这是学好物理的最高境界。3、教学方法层次化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