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4个生字。2、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挂图。学生准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昨天的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同学们交流了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到的蚕的知识,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卵——蚕——茧——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二、精读感悟:1、师:蚕姑娘一共变了几次?(一)指导学习第一次变化(第2自然段)(出示“蚕生长过程的学习表格”)蚕眠的次数原来的模样成长的过程醒后的模样第一次又瘦又小吃睡脱醒变黄姑娘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2、师: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生:有两句话。3、师: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写蚕姑娘变化的动作词圈起来。(出示课件文字:成长过程)生:动作词有:睡、变、醒、吃、脱4、师:你能用“先……接着……然后……的句式把这几个动作词按顺序连起来说一说吗?生:蚕姑娘先吃了几天蚕叶,接着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然后脱下黑衣裳,醒了,最后变成黄姑娘。5、师: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生:是又黑又小的。6、师:同学们学得很仔细,书上插图中的小同学和你们一样也在仔细地观察蚕姑娘的变化,看看,他们是怎样观察的?生:有一个男同学拿着本子作记录。生:女同学把桑叶翻开看看。7、师:是的,边观察边作记录是一种很好的观察方法,他们也发现了蚕姑娘吃了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了,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同学,发现这样的现像,你的心情会怎样呢?生A:我会很着急。生B:我觉得很奇怪。8、师:带着你的好奇心、着急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9、师:(出示又黄又瘦的蚕姑娘的图片)同学们,快看:生: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10、师:蚕姑娘在睡前与睡后有什么变化?看着蚕姑娘的变化,你高兴吗?让我们读一读蚕姑娘的第一次变化吧!11、师: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出示课件:()的蚕姑娘,吃了(),就睡在(),(),脱下()。醒了,醒了,变成()。12、师: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蚕眠”我们叫它头眠,后面的三次分别叫二眠、三眠、大眠(二)学习第二、三、四次。1、师过渡:瞧,连她的睡眠都这样有趣,那么二眠、三眠、大眠与头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继续学习就知道了。同桌同学合作学习:2、自由读课文3、4、5三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比一比,找一找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划出来。填写表格。根据学生的表格进行汇报,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指导学习。(1)出示比较。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2)读一读,比较句子。蚕姑娘脱下旧衣裳。蚕姑娘换上新衣裳。蚕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3、师: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生A:三个句子都有“蚕姑娘”一词。生B:第三个句子其实是前两个句子合在一起的。生C:合在一起时,把第二个句子的“蚕姑娘”去掉。生D:还要把第一个句号改成逗号。4、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可真强,前两个句子写的都是“蚕姑娘”,把两个句合成一个句子时,可以省去第二个句子的“蚕姑娘”承接第一个句子。你再读读下面的两组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出示练习句: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猴子爬到高竿的顶上。5、师:出示:蚕姑娘脱下黑的、黄的旧衣裳,换上了嫩白的新衣裳,想想蚕姑娘这时会怎么想,怎么说?你能带着这样高兴的语气读读这一句吗?6、你能根据刚才的学习,把蚕姑娘四次生长变化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吗?利用图片,把老师的板书补充完整吗?7、积累词句:师:表格的内容基本上都汇报了,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你填写的表格,你还能发现什么秘密?还有哪些有趣的知识?生A:我发现第一次的蚕姑娘是又黑又小的,变成黄姑娘后,第二次就用“又黄又瘦”,都有一个“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