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校顺义第四中学学科语文姓名张晓娟课题《荷叶母亲》《荷叶母亲》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课将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学习,体悟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进而理解母亲、热爱母亲、感谢母亲。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荷叶母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真挚美好的亲情。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这篇文章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温馨感人,充满了浓浓的爱意,从而使荷叶及其所象征的母亲形象美好又伟大。(二)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才十二三岁,再加上他们身为运动员,大多数孩子从小就离开父母,所以他们对亲情的渴望会更加强烈,但长期独立生活,他们往往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对亲情的理解与认识也深浅不一。通过情景的创设和有感情的朗读,对本文的主题感知不是问题,但是大多数学生由于基础不太好,阅历较少,加之没有养成深入文本的阅读习惯,所以对语言的欣赏流于表面,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比较差。(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1.情景创设法: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感氛围,为理解诗歌的情感打下基础(课前的故事讲述)。2.合作讨论法:师生互动,共同讨论,突破重难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采用教具:多媒体课件(四)前期教学说明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是熟练朗读课文、了解冰心本人及作品、搜集关于母爱的语句扫除生字词障碍的基础上进行;而且此前学生已经学过几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也初步了解了散文诗的品读方法。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文章有自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母子情,体验人间至爱的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在生活中学会感恩。(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入地体味母爱的伟大难点:深层品味诗歌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四、教学流程故事导入,激发情感朗读课文,感知母爱深入研读,体悟情感拓展延伸,表达母爱课后小结,感谢母爱五、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运用所学语言形式,表达情感3通过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入地体味母爱的伟大教学重点1多种方式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2通过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入地体味母爱的伟大教学难点深层品味诗歌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探究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教学一、故事导入,激发情感10月初,浙江温州有座楼房凌晨发生倒塌,20多人被埋。(大屏幕出示照片)这个瞬间让所有在场的战士和医生等救援人员泪流满面。(这位伟大的妈妈用生命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大家说说,是什么力量让母亲当时义无反顾的保护孩子?是的,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感受作者所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二、题目入手,感知母爱1分析题目2请学生朗读全文,思考:课文以《荷叶母亲》为题,荷叶与母亲之间有何联系?三、研读重要语段,品味母爱(一)“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师:作者是怎样由“荷叶”想到“母亲”的,找到作者心灵受到很大触动的句子。师:作者为什么而感动?追问:荷叶是在什么情况下护红莲的?追问:荷叶是怎样护红莲的?师:作者怎样描写荷叶的?抓住了哪几个关键词?师:作者看到这一幕,不宁的心绪散尽了”——继而“深深的受了感动”。师:作者被谁感动?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它?师:此时,作者刚好依偎在母1.听老师讲述故事2.学生看大屏幕的,体会这位母亲的伟大3思考并回答问题:是什么力量让母亲当时会有如此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