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隆德县第一小学马晓明大家好,我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四个学习领域之一“数与代数”中“式与方程”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第二学段的式与方程部分,《课标》中提出的要求是: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从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知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并了解这种表示方法的作用。进而,初步体验符号在数学表示中的作用,初步建立符号意识。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先有量,再有数,从量到数是人类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并由此产生了算数的理论。随着生产的发展,用数来表达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就显得无能为力。于是必然引起数学史上的第二次抽象,即用字母表示数。对比第一学段与第二学段教材,不难发现从具体的量(三个人、四只兔)抽象出数(3、4)到从确定的数过度到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方程等代数知识的基础。学生理解并运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的过程既是提升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也是发展数学语言与符号意识的过程。有了字母表示数、代数式、方程,数学中的定理、性质、定律、法则、运算定律等也能用字母公式简洁表达出来。采用字母表示数摆脱了使用具体数字研究问题的局限,提供了揭示数量关系一般性的可能,有助于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在探索事物的表达方法、解题思想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由此揭开了代数篇章。本节课的学习,正是由算数向代数过度的桥梁,作为算数向代数的承上启下的转折,本节课的学习将引领学生的思维经历第二次数学认识的抽象,作用重大。用字母表示数是小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代数知识,同时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含有字母的式子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世界,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具体的数量,对他们仍然是一种挑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尤其,学生已经习惯于一般常用的加减乘除号,并习惯了以往的书写算式的顺序和方式,在接受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量时,受原有经验“负迁移”和思维水平的影响,首先学生不能很好理解一个字母可以表示一个广义的数以及字母可以表示一个变量;其次当年龄为具体的“数”时,学生能清楚地根据年龄关系给出正确答案,说明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年龄关系”。但当年龄不是具体的数而是“字母”时,学生则不能正确地表示另一个人的年龄,说明学生的理解的难点是不会表示数量关系,而认为爸爸的年龄应该是一个具体的值,应该能求出来。另外关于带单位的代数式的书写格式等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在进行了充分的教材分析以及对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实际情况调查后,我设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量和数量关系。2.使学生初步理解字母的取值范围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并学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3.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渗透抽象思想,发展符号意识。教学重点: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量和数量关系。2.使学生初步理解字母的取值范围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并学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一个量,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教学过程:我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四大块:1.创设情景、探究新知;2.创设游戏、深入研究;3.了解数学历史、渗透数学文化;4.巩固练习、能力提升。我们来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探究新知。一上课我以亲切交谈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杨老师想与大家分享一件让我感觉最幸福的事情,想知道是什么事情吗?这个问题一下子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