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导学案主备:殷孝辉2015/1/8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学习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差异的成因及自然带的概念。2.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3.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任务※【任务一】小组合作学习——结合两条旅游旅游线路,分析地理环境差异产生的原因,了解自然带概念。位置自然带位置土壤等【迁移应用】1、形成陆地环境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资源与环境B.热量和水分C.地形和水分D.土壤和植被2、自然带的命名往往用()A.气候类型B.土壤类型C.植被类型D.地形类型【任务二】1、根据教材图3-1-2,判读我国主要自然带:ABCDEF2、结合两条旅游线路,阅读教材第59~60页,归纳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自然带更替方向线路一[来源:学*科*网1气候线路二【任务三】结合教材图2-4-1和图3-1-2,观看投影,标出各数码所在区域的自然带名称,并思考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间的关系。【迁移应用】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__________带,B.__________带,C._________带。(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分布规律。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_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塑造C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_。【任务四】1、阅读教材第61页和图3-1-10,归纳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自然带更替方向垂直地域分异[来源:学*科*网世界气候类型陆地自然带冰原气候冰原带苔原气候苔原带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576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34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2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气候赤道128高一地理导学案主备:殷孝辉2015/1/82、比较“乞力马扎罗山”与“阿尔卑斯山”垂直自然带发育程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任务五】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某些地区受、、等因素影响,往往出现与上述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即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例证及原因分析如下表所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影响因素南美洲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南美洲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及中美地峡东侧的热带雨林带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巩固练习】图15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3甲乙丙丁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图151.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2.与丙山地相比,甲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C.降水较多D.距海较远3.图25和图26分别为“非洲和中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自然带④和⑤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自然带①到④的变化主要体现了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自然带⑤到⑦的变化主要体现了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3)图中③和⑦自然带的景观均以荒漠为主,其中③自然带所处地区由于终年受_________(气压带名称)或________(风带名称)控制,而降水少;⑦自然带所处地区由于_________,海洋水汽很难达到,而降水少。(3分)(4)图27中甲、乙两图代表两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其中与⑤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图,该气候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2分)[来源:Zxx4乙47101气温(℃)01530-15-30-45图27降水量(mm)600500400300200100600500400300200100降水量(mm)14710气温(℃)01530-15-30-45甲图25②③④①图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