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点击】•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3)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4)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浊液、胶体和溶液的区别。•2.化学用语•(1)掌握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以及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2)掌握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3.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自查自纠】•①元素②分子③原子④离子⑤胶体⑥氧化物⑦物理性质⑧化学性质•1.核素符号周围数字有何含义?•答案•2.乙酸(CH3COOH)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它属于四元酸吗?为什么?•答案不属于,乙酸属于一元酸。因为一个乙酸分子只能电离出一个H+。•3.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吗?•答案大多数金属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但也有的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等,也有的是两性氧化物,如Al2O3等,还有的是过氧化物,如Na2O2等。•4.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答案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三者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即分散质微粒直径。•知识链接•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考点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角度1物质的组成(2013·全国新课标,7D)•知识链接•氧化物的种类判断:角度2氧化物的类别辨析(2013·四川,2A)•角度发散•根据化合物的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判断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知识链接•(1)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判断:①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②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电离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不能电离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角度3化合物的分类(2013·四川,2C)•1.(2013·四川,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高考印证]•解析A项,CO不是酸性氧化物,错误;B项,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错误;C项,四氯化碳不属于电解质,错误;D项,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分别为甲醛、硅酸钠、氨的水溶液,均为混合物,正确。•答案D•1.(2013·绵阳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B.蔗糖、硝酸钾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石炭酸、石油、烧碱分别属于酸、油脂、碱•D.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过氧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应用体验]•解析A项,纯碱属于盐,故错误;B项,硫酸钡是强电解质,故错误;C项,石油属于碳氢化合物,故错误。•答案D•知识链接•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考点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角度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2012·山东理综,7A)•知识链接•(1)物质的性质•①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光泽、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②化学性质: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角度2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变化(2013·江苏,4)•(2)物质的变化•①常见的物理变化:物质三态变化;金属导电;蒸馏和分馏;挥发、升华;吸附、盐析、渗析;溶解、潮解;焰色反应。•②常见的化学变化:风化、硫化、老化、裂化、硝化、钝化、硬化、氢化、水化、皂化、炭化、催化、酯化、同素异形体的相互转化;脱水、变性;干馏;分解、水解、裂解、电解、电镀、电化学腐蚀、电解质溶液导电;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角度发散•根据化学键的变化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高考题汇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2012·山东,7A)•B.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2013·福建理综,6B)•C.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