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材分析:这次培训的教材是《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本书的主编王宝祥,曾经是《班主任》杂志的创刊人之一,担任该刊主编15年,而且,他自己曾经当过19年的中学班主任,退休以后,依然做着与班主任密切相关的事情。可以说,在他的工作生涯中,一直没有离开过班主任。对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有切身的感受;对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带来的幸福与快乐,同样有切身的体验。他认为:“做一名中小学教师,如果没有当过班主任,或者做不好班主任工作,那么,他不能算一个完整的好的教师,只能算‘半个’教师;他在育人事业中所作的贡献,就有了重要的欠缺;他所体尝到的教师职业的崇高与幸福,也会留下太多的遗憾。”我想,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2006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作为中小学教师,“应该”或者说“必须”当好班主任。《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包括六个专题: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班级管理、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重点讲授专题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课程导入:教育的困惑——学生为啥越来越难教案例:一位新教师的独白当我刚刚从师范毕业走入学校开始执教时,我感到兴奋和自豪,我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领路人,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喜欢学习,探索和发现。可是事实却让我非常失望!我现在是如此讨厌我的工作;我的学生常常不听我的管教,很多学生厌学,不守纪律,说慌,打架,漏交作业,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学校只要求我们班考出成绩,不关心我们班同学的具体情况。我简直看不出这样一辈子当教师有什么意思。学生“难教”的表现与原因表现:经常违规,违纪、攻击别人、伤害自己……原因:时代发展了,学生变化了,而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仍然没有变化。对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准备讲四个问题:一、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2.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二)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中小学生在生理或心理方面还不成熟,尚处于成长、学习阶段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这些困惑有的能通过他们的自我调适自然地解决,有的则未能及时解决,形成心理障碍,严重的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在中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具体说来,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的现实意义1、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21世纪被人们称之为“焦虑的世纪”。联合国专家断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据专家所作调查,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依赖、任性、退缩、孤独、懒惰、逆反等心理偏差现象,如果不及时很好地矫治,就会直接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影响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增强自我调节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控制或减少导致心理冲突、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