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扫盲教育及其意义。2.了解我国义务教育的决策及效果。3.了解建国以来高等教育的曲折发展。二、过程与方法1.访问相关人群,调查扫盲的情况。2.多角度分析我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3.整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建国后扫盲工作的必要性和效果。2.认识义务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3.体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主要成就及“文革”中遭到的挫折。教学难点:理解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用具:相关数据及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言:略讲授新课:一、扫盲教育:1.新中国建立后的扫盲教育:(1)新中国建立后,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宗旨“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2)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扫盲教育:1982年宪法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一下。二、义务教育:1.《义务教育法》和“科教兴国”战略:2.中国“双基”战略目标任务的完成:三、高等教育:1.建国初,高校的改革和调整。2.“教育大革命”的实施、内容及影响。3.20世纪60年代初高等教育的调整。4.“文革”对高等教育的破坏。5.“文革”后,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6.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本课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扫盲教育:1.1950年开始。2.1982年列入宪法。3.1993年提出:到20世界末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二、义务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义务教育法》颁布。2.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3.2001年,“双基”战略目标任务完成。三、高等教育的发展:1.建国初。2.大跃进。3.“文化大革命”。4.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5.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