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大国的兴衰》狄加佳本书的重点是描述国际体系中的一流强国在励精图治,富国强兵过程中的经济与战略的相互影响。并且认为研究和平时期大国地位如何持续变化,同研究它在战时如何打仗一样重要。还有一流国家在世界事务中的相对地位总是不断变化的。一个国强当前富强与否,并不取决于它本身拥有的力量和财富,而主要取决于邻国力量的大小与财富的多寡。一个大国的成就,不在于与过去比较获得多大进步,在于国家之间不断竞争保持一国的活力,正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导致了国家之间相对实力对比的变化,从而演绎出国家兴衰的旋律。首先这本书虽然有自己的观点在里面,也有较充分的论述,但是相比之下,他对各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描述却显得更有价值,我们可以从他的描述中看到他要表达的观点,也可以看出各自的新发现,我想这也是这本书这么的经久不衰的一个道理之所在。一.为什么1500年后国际的主要舞台转向了欧洲?答:1.欧洲自身经济军事的发展。第一,欧洲地理上的支离破碎造成了政治上的多样性,政权的分散。欧洲由于没有东方似的最高权力机构,各国与城邦间征战不已,这就推动人们经常寻求军事改革。第二,不同的气候造成不同的产品,加上河流众多,河网稠密,各地贸易往来增加,加速造船业发展,信贷体系也逐步建立。没有一个政府可以有效地阻止贸易的特权,反而,税收来源于商业利润,政权与市场息息相关。军事改革又有力的推动了在竞争,积极进取的环境中出现的科学技术与商业贸易的发展。欧洲社会遇到的变革障碍较少,进而进入了持续向上的螺旋式的经济发展,增强了军事效能,如此的良性循环。第三,继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海上强国利用舰船控制大西洋的商路,并且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抢夺原料,资源,劳动力,市场,带来巨大的利润,加速资本的积累,这有促使着她们继续扩张。而且各个殖民国家间有竞争,使得在各个殖民国家和被殖民国家间还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初级的世界市场的雏形。欧洲经济的自由放任,政治军事的多元化以及智力活动的自由组合等多种优势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产生了欧洲奇迹。2.和其相比起来的中国和穆斯林世界的相对衰落。明代以后的中国的海禁政策轻视海上防御和贸易,重农抑商,打击商业的发展。即使有一定的商业发展,但是却把钱用于购买土地和教育,不愿意投资原始工业,扩大再生产。还有政治上的集权,人们信奉孔子学说的官吏的保守性,不思进取,顽固守旧,没有竞争意识,安于现状。所以运河任其衰败,军队缺少装备,铁制品被废弃,印刷术只限学术著作,指南针用来测风水等等,经济上和政治上日益不上世界的潮流。而穆斯林世界中,少数穆斯林上层与大部分印度教下层之间的矛盾失衡,印度教的戒律阻碍近代化,统治者肆意挥霍,敛财剥削,没有法律,人们贡赋重,交通落后,人民生活困苦,技术落后,外敌危机众多。内因外因相互作用,日益衰落。二.既然1500年后欧洲勃兴了,那么其后一百五十年的大国是谁,影响它的兴衰的因素是什么?答:1.科技的进步和军事的竞争推动着欧洲各国以其通常的互不相让,各显其能的方式向前发展。尽管如此,仍然可能在各个敌对国家中,有一个国家因为拥有充足的资源脱颖而出而超过其他国家,控制整个欧洲。1500年后的150年中,西班牙和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王朝就是如此。2.兴起的有利因素:①它人口众多,遗产财政及其丰富,易于招兵买马,构建强大的海军舰队。②再加上西班牙训练有素的步兵这个军事上的最大优势。③而且试图通过婚姻和继承权不停的扩张领土,效果卓著。但是由于欧洲国家体系中固有的竞争体制,哈布斯堡家族不断受到挑战,像哈布斯堡家族要强化权利的所有企图一样,其结果只能是它们的众多竞争对手觉得有责任进行干预,以防止权力平衡过于失调。再加上宗教改革把把欧洲的南半部与北半部分开,把新兴的以城市为主的中产阶级和封建秩序分开,人们被拉入超出国界的为了教义的战争。这使得欧洲1500年后的战争变得更加广泛。3.衰败的自身原因:①由于造船技术等在战争的压力下进步扩张,使得,战舰装备越来越多,费用越来越昂贵,步兵取代骑兵的胡主导地位使得对组织能力压力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