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四招让孩子摆脱VIP免费

四招让孩子摆脱_第1页
1/2
四招让孩子摆脱_第2页
2/2
四招让孩子摆脱“手机控”手机越来越智能,也越来越好玩,它占据人们越来越多时间,侵入你我的生活。到处都能看到有人在智能手机上发微博、打游戏、看小说……不单是成人,还有很多孩子,成了十足的“手机控”。面对孩子的“手机情结”,很多父母无奈又烦躁。詹女士(初二学生家长)讲述:上厕所儿子都要带手机这个学期,我们给孩子配了一部智能手机,为的是方便联系孩子。可我现在特别懊悔:就不该为孩子配备手机!开学一个多月来,儿子的心思好像都在手机上,只要在家,就能看到他不时把手机翻来覆去地摆弄。每天起床,儿子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每天睡前,儿子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平时,若一段时间手机没有动静,一定能看到他不时地查看手机。更让人看着心烦的是,儿子边看电视也要边玩手机,就连上卫生间也把手机带在身边。在卫生间里,他会蹲上半天不出来———这“臭小子”不是在用手机玩游戏就是在用手机刷微博。反正,儿子着了手机的“魔”!自从买了手机,手机就成了儿子随身携带的一个“玩具”,有时他的同学来家里玩,他们说的好象也都是手机里的什么游戏。其实,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儿子就提出了买手机的要求。那时候我们觉得孩子太小,再加上我们家离学校不过10分钟的步行路程,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所以我们没有答应儿子的要求。上初中,儿子被派位到了一所离家较远的学校,尽管儿子也曾念叨说班上很多同学都配手机了,但我们总是担心儿子的自制力不够,担心因为手机导致他学习上分心。所以,一直到了这个学期开学前,我们才决定满足孩子的要求。毕竟,校园里的手机很普及了,同时,有了手机联系起孩子来的确也更方便。在配备手机前,我们也与孩子“约法三章”。可是,孩子却没有我们期待的那样自律。现在,我不仅担心儿子因为手机辐射伤害身体和影响视力、担心儿子老是低头摆弄手机影响关节和脊椎生长,而且还担心儿子对手机产生像“网瘾”一样的依赖。同时,我还担心因为手机依赖影响儿子的心理健康和与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同样用着手机,为什么有人“控”得厉害,有人却能把握得益?从心理学角度看,这和人的挫折经历与个性特征有关。生活和学习工作中经常受挫、自信不足、兴趣缺乏、内心空虚、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的人,容易成为“控一族”。相反,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充分获得成就感、兴趣广泛、内心充实、人际交往顺利的人则不易为手机这样的身外之物所影响。詹女士的儿子正处在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变化最激烈,和父母的沟通交流变少,而转向寻求同伴的认同,并且对家庭和学校以外的世界有强烈好奇心。而手机恰恰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尤其是许多不擅长和同伴面对面交流的孩子,通过手机短信、QQ、微博等延时交流工具,可以更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达成一种获得广泛交流和认同的心理假象,在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满足感的同时,难免过度沉迷其中。家有“手机控”的孩子,父母到底该如何面对?专家建议:鼓励孩子多面对面交流1、让孩子意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不是自己认可的行为,都是无法获得积极效果的。要改变沉迷手机的现状,必须让孩子认识到“控”手机的危害,并产生想要改变的愿望,这是戒除任何成瘾行为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条件。家长要通过平和的沟通,摆事实讲道理,和孩子达成共识。不要情绪过激,也不要危言耸听,否则很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反效果。相对于其他成瘾行为,手机成瘾只要能够认识到其中的危害,并能得到身边人的帮助和支持,还是比较容易戒除的。2、培养兴趣,转移注意力越是枯燥空虚的时候,对手机的依赖性就越大,只要拥有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并且将时间与注意力投入其中,又能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的时候,对手机的需求就会大大降低。作为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发现和培养各种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尤其要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可以和同龄人良性互动的团体活动,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3、约法三章,坚决执行孩子毕竟是孩子,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无法和成人相比。因此,在戒除手机成瘾的过程中,家长的帮助是不可缺少的,家长要和孩子约法三章,什么时候可以用手机、什么时候不行、如果孩子违反规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四招让孩子摆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