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单独二胎政策与计划生育国策摘要: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政府开放了单独二胎政策,有些人会问到这是不是和我国本有的计划生育国策是否相矛盾,答案是否定的,国家颁布单独二胎政策正是综合我国的人口状况和经济增长等因素与时俱进地表现,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明智决定,本文从中国人口现状出发,介绍了中国的计划生育国策以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并展望未来计划生育国策的走向。关键词:计划生育人口单独二胎一、中国人口现状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个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人口问题在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就目前而言,中国的人口问题在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就目前而言,中国的人口问题逐渐从高生育率下的高增长量问题转变为低生育率下的人口少子化问题和人口结构失衡问题,同时面临来自出生人口素质、人口流迁分布、独生子女家庭的亲权保障和养老保障等很多问题的挑战。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分析,中国人口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人口数量依然很大,但增速明显放慢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始终处于低生育水平状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我国的人口基数依然庞大,但人口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了。(二)人口素质偏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多并不一定是导致贫困和某些社会问题的原因,关键在于人口素质。就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国人口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文化素质都不高,这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此外,人库结构不合理也是十分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年龄、性别分布和劳动力比例等方面。中国人口政策正面临着深刻的转变,将由人口的数量控制为主变为人口存量、素第1页共5页质、结构和分布的均衡发展为主。(三)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人均福利水平提高较慢根据有关学者的分析,目前中国人口正在逼近当前科学发展状况下自然环境容量的极限,中国资源不但被过度开发而且浪费惊人,环境污染和破坏程度十分严重。此外,尽管中国gdp已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并有可能在2040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人均产出在世界排名依然十分靠后,尚属中低收入国家的排行。二、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历程1971年我国国务院首次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75年,毛泽东指出:人口非控制不行。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晚,稀,少”和“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生育政策,全面推行计划生育。1980年,邓小平指出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的大政策。党中央实行了严格的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生一孩”。1982年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2001年计划生育成为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在单独二胎颁布之前是鼓励晚婚晚育,城市和发达的农村地区实行一胎制,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农村地区实行一胎半制,父母双方均是独生子女的和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要求的可以生育第二胎,20XX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可见,发布单独二胎这一政策是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基础之上提出的,这标志着延宕多年的“单独二胎”政策将正式实施[1]。三、计划生育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自从1971年以来,我国的总生育率一直下降,甚至将到更替水平之下,人口增长的到了很好的控制。自1971年以来我国的总生育率由5.44下降到了2001年的1.68.1972年底我国人口规模为8.72亿,按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推算到2000年中国的人口将达到14.99~15.66亿,现实中少生了2.31~2.99亿人。第2页共5页但是自1950年到1960年中国与韩国,新加坡,泰国和台湾的生育率相比差不多,他们并没有推行以政府为主导强有力的人口生育政策,80年代、90年代,韩国等四国人口生育率也下降了,状况与中国一样。但是另一个与中国更加相似的国家印度,没有推行计划生育,从七十年代到现在,其总生育率一直比中国高。林毅夫对中国台湾、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国家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