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1)》课例评析陈天龙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实验初中在功利化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应试教育占据着主导地位,教育教学注重考试分数,关注升学率等眼前利益,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尤其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往往概念一闪而过,然后大量的习题,学生模仿记忆,机械重复,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缺少自主探究,缺少主动责疑,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要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猜想、探索、交流、反思,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大教育家波利亚也曾指出: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所以,在概念的教学中,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做数学”,“经历”一遍探索、发现、创新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概念的同时发展学力。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实验初中的陆志强老师《整式(1)》的这节课让我颇受启发,现将自己的点滴感受、体会及思考与各位同仁共享。一、立足系统——内容因理念更新而重组立足系统就是要求上课老师从新知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等多方面统筹安排教学进度,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容量.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说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什么是用教材教?那就是不应拘泥于教材,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度整合,实施单元教学.”这句话其实就是对“立足系统”的最好解释.孙维刚先生在《让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篇文章中这样阐述:让学生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看问题,进而升华到从哲学的角度认知世界,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能力。东西越多,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越强,而讲课越琐碎越重复,学生思维受到的限制就越多。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总使知识以“系统中的知识”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着眼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使学生从系统的高度去把握知识、认识世界和进行思考。执教老师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从整体上把握了教材,在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理解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重组,不仅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对全章的知识结构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而且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加合理,使学生的认知更深刻.具体分析如下,一是教者充分认识到了单项式和多项式概念内在的逻辑联系,认识到只讲单项式不讲多项式显然是一种人为的割裂,同时揭示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概念并不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反而会使学生理解得更深刻、更彻底,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同时出现更能对比出异同点,更利于学生理解;二是教者舍弃了教材中用青藏铁路问题引入课题的做法,转而选择学生已有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引入,事实证明,这一做法避免了无关因素的干扰切题更快(课本章前图的引入表面上看是来源于实际,实际上初一学生理解“格尔木”、“拉萨”、“西宁”等地名都有困难,再加上“冻土”、“非冻土”又让学生难以理解),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为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赢得最时间;正是因为以上两点,才使得陆老师在这堂课中不但完成了更多的教学任务,而且使得学生对整式概念的理解更深,更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在这节课中的学生所获得的隐性的学力.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评价一堂课的教学容量并不能仅看教参上的教学进度安排,也不能仅看课堂上所学知识点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看知识点的编排是否合理,看学生的思维能否跟上,如果知识点编排合理,学生的思维又跟得上,多学一些有何不可?就陆老师的课堂,学生先对整式的概念从整体把握,对整式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做到从全局到部分,然后再具体学习单项式的定义、系数、次数,多项式的定义、项、次数,即从部分到整体,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也会得到加强。二、合作讨论——能力因学习方式转变而提升通过小组的合作与讨论来展开教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交互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