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成语使用中的误区误区一:使用对象失当1、对象错配。“各种花卉,争奇斗妍,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国色天香”是单指牡丹花,不能用在各种花卉上。2、适用角度错误。“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抛砖引玉”是自谦之词,不适用于其他人称。又如“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不耻下问”是说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学问不如自己的人学习请教为耻,此处用于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自然不当。误区二:感情色彩失当1、褒词贬用。“《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胸无城府”是形容襟怀坦白、无所隐瞒,含褒义。例句对蒋干显然是贬责,用“胸无城府”感情色彩不当。2、贬词褒用。“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巧立名目”指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是贬义词。该句是说要开发好项目,为景区添光彩,应该用褒义词。误区三:使用范围、程度失当1、小词大用或大词小用。“大家欢聚一堂,欢迎这位从海外归来的莘莘学子。”“莘莘学子”形容众多的学子,“这位”显然不能用来指“众多”学子。2、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时间。”“义无反顾”是说道义上不容许徘徊退缩,只能勇往直前。而例句中说是为出版画册而放弃休息时间,用“义无反顾”是把重词轻用了。误区四:成语语义、内涵不明1、望文生义。“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文不加点”是形容写文章思路快,一气呵成,不用修改,而例句却把“文不加点”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显然是错误的。2、错解典故。“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秦晋之好”是指春秋时期,秦晋两国君主数代通婚,后世因以“秦晋之好”指联姻、婚配的关系。而运用于上例中表示中俄关系的友好显然是不准确的。3、自相矛盾。“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危言危行”是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这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后果自相矛盾。误区五:语法搭配失当1、比喻不当。“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妙手回春”比喻医生医术高明,能把危重病人治好。此处用于画画儿,比喻失当。2、搭配不当。“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惟妙惟肖”是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常用以指文学作品对人物、景物等的描写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用在“杂文”的议论上,显然失当。3、生搬硬套。“在那蹉跎岁月中,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蹉跎岁月”是指虚度光阴,而例句中则把它理解成了“艰苦岁月”。4、似是而非。“乐于助人本是无可厚非的,可在有的人看来,这是一种迂腐。”“无可厚非”是指不可以过分责备,而乐于助人是好事,本不该“责备”,故而此处成语运用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