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六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期特征表现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地主阶级改革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掀起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前夕从学习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层面,用资本主义制度改造中国社会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动戊戌变法;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政权,发动辛亥革命;激进派提倡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经历了学习俄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历程无产阶级向俄国学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1.有学者指出:“(传统中国)自满自足的社会认为在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和从属的。”下列思想或口号体现了这种社会观念开始改变的是()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师夷长技以制夷”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解析:选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甲午战后,中国人“开始改变”应该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使林、魏等人意识到技不如人,因此转变了自满自足的社会观念,故B项正确;C项不能表明放弃自满自足的心态,故排除;D项的出现晚于B项,排除。2.“鸿章当功名鼎盛之时,自恃过高……以为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制度,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炮、轮船、铁路、机器。故练兵不知有兵之本,筹饷不知有饷之源,支支节节,终无所成,皆由所取。”作者批评洋务派()A.骄傲自大,为个人捞取私利B.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C.无勇气突破保守势力的阻碍D.军事为重点,忽视民用工业解析:选B材料中李鸿章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比西方优越,只是在军事方面落后,因此只需要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不需要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这符合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作者批评洋务派在其指导下“终无所成”,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李鸿章捞取私利、缺乏魄力,故A、C两项错误;洋务运动以创办军事工业为重点,以发展民用工业为辅,故D项错误。3.(2016·黄石调研)某著作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该作者持此观点的目的是()A.结合国情减轻变法阻力B.尊孔复古为称帝服务C.借鉴西方解决信仰危机D.定国教以树孔子权威解析:选A康有为把孔子塑造成改革的鼻祖,其目的在于利用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以减少顽固派的反对,推动维新变法,故A项正确;康有为“尊孔”是为了维新,推行西方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关于借鉴西方的信息,故C项错误;“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等信息表明康有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革,故D项错误。4.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1月拟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但是要使我们的理想社会有实现之可能,第一步就得铲除现在的资本制度。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材料表明当时的共产党人()A.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B.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基本国情C.倡导苏俄的城市中心暴动道路D.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观点解析:选D据材料“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可知,当时中国共产主义者没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未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单纯照搬,强调阶级斗争与革命,故A、B两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走苏俄式道路的问题,故C项错误。5.1918年,《新青年》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这表明,新文化运动()A.提倡民主科学B.提倡新道德C.提倡新文学D.传播马克思主义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妇女的觉醒,与提倡民主科学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在封建社会下,妇女受到封建纲常礼教的束缚,因此材料中娜拉的觉醒与新文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