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四川四市模拟)1838年6月,大臣黄爵滋上奏道光帝严禁鸦片。道光帝将此奏折下发各地将军督抚,令其“各抒己见,妥议章程,迅速具奏”。不久,收到29份议复奏折。检视这些奏折,基本上没有提到英国,对禁烟可能导致英国的反应亦未提及。这反映了()A.官场中结党营私现象严重B.鸦片走私与英国政府无关C.地方大员都反对严禁鸦片D.“夷夏之辨”观念根深蒂固解析:材料中官员不重视英国与走私鸦片的关系,故D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官员关系,故A项错误;鸦片走私与英国相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地方大员对鸦片的态度,故C项错误。答案:D2.(2018·凉山模拟)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负责交涉条约的人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这反映了当时()A.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B.国人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C.改变了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D.寻找到了解决华夷矛盾的方法解析:材料中司法主权的丧失被国人认为是外交的成功,说明国人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故B项正确;治外法权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人懒得与外国人打交道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故C项错误;治外法权不能解决华夷矛盾,故D项错误。答案:B3.(2017·太原模拟)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A.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B.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C.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D.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解析:中方反对外国人入城,以致引发反入城风潮,说明清政府消极抗拒《南京条约》,故C项正确;材料是针对外国人能否入城的问题,与对外开放无关,故A项错误;外国人能否入城与国家主权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南京条约》,在通商的五口外国人要求入城符合条约规定,故D项错误。答案:C4.(2017·长沙模拟)中美《望厦条约》明确规定鸦片为违禁货物,禁止美国商人及他国悬挂美国国旗从事鸦片贸易。这主要是因为()A.鸦片贸易违背国际道义B.美国人民和传教士反对C.忙于西进运动侵华受限D.美国商业利益原则制约解析:鸦片贸易在美国正常商业贸易中是明令禁止的,这也是《望厦条约》将其列为违禁物品的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无涉及,排除;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答案:D5.(2017·湛江模拟)1850年,上海英商林塞洋行的走私规模不如别家大,该行老板上书英国领事说:“(我行)要和任何人一样大肆走私了。”英国领事答复道:“……他们(清朝官员)对海外强国,不敢有任何公开冲突。”这说明中国()A.海关职权逐渐丧失B.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C.自然经济快速解体D.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解析:海关职权逐渐丧失,并非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他们(清朝官员)对海外强国,不敢有任何公开冲突”可知是半殖民地程度加深,故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经济方面,故C项错误;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傀儡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故D项错误。答案:B6.(2018·邯郸模拟)光绪六年,中德《续修条约》规定:“德国允,中国如有与他国之益,彼此立有如何施行专章,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这表明清政府()A.外交的屈辱地位明显改变B.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C.奉行互利互惠的外交政策D.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解析:根据材料“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得出清政府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D7.(2017·厦门模拟)下表为晚清派驻使臣部分情况表。由此可见,当时中国外交()国家设馆时间派驻使臣情况英国1877年1月1878年兼使法国,1880年兼使法国与俄国德国1877年11月1881年兼使意大利、奥匈和荷兰日本1877年12月专使美国1878年9月兼使西班牙和秘鲁A.艰难开启近代转型B.半殖民地色彩明显C.重视睦邻...